">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張霓)金秋時節,漫步竹溪縣城關鎮的街頭巷尾,一幅靚麗的山城新圖景徐徐展開:翰林苑小區新鋪的瀝青路面泛著柔光,米黃色的居民樓在綠樹掩映下清爽雅致;金葉花園小區里,老人在健身角閑談,孩童在游樂區嬉鬧,整潔的柏油路上車輛有序停放。很難想象,這些如今宜居宜業的小區,曾是管網老化、設施匱乏的“問題小區”。一場不搞大拆大建的“微改造”,正讓城關鎮196個老舊小區悄然蝶變,讓數萬居民的“憂居”變“優居”。
精準施策:破解民生痛點,改到群眾心坎上。“以前下水道三天兩頭堵,污水漫溢時得踮腳走路,現在用水順順當當,住著別提多舒心了!”翰林苑小區居民李宗彥的感慨,道出了管網改造帶來的真切變化。針對老舊小區“用水難、排水堵”的共性痛點,城關鎮以住建局、房管局為牽頭單位,將管網更新作為改造核心,組織專業技術團隊現場勘查測繪,把銹蝕的供水管道全部更換為耐腐蝕新管材,同步梳理雜亂線纜,根治了困擾居民多年的“動脈堵塞”問題。房屋修繕同樣直擊民生剛需。“下雨天屋里滲水,墻壁都泡壞了”,家住翰林苑頂樓的柯玉懷指著新做的窗套滿臉欣慰,“現在外墻刷得干干凈凈,屋頂重做了雙層防水,住著踏實多了!”改造中,住建局牽頭制定房屋修繕技術標準,房管局聯動施工方選用環保耐候涂料,重點修補破損臺階、加裝無障礙坡道,讓老房子不僅“顏值”提升,更添“新筋骨”。

老舊小區改造。通訊員 供圖
多方聯動:牽頭單位領航+多元主體協同,凝聚改造合力。老舊小區改造的順利推進,離不開“住建局+房管局”雙牽頭領航、四個社區聯動、施工方全力落實的多方協同機制。住建局聚焦改造規劃編制、施工技術指導和工程質量監管,牽頭召開16場部門協調會,破解管網交叉、施工擾民等難題;房管局牽頭負責物業銜接、后續管理機制搭建,同步開展改造資金專項監管,確保每一筆資金都用在“刀刃上”。城關鎮四個社區主動靠前,扛起一線協調重任:幸福社區針對電梯加裝爭議,創新“樓層系數分攤法”,歷經12輪居民協商找到最大公約數;西關社區組建“黨員攻堅隊”,上門講政策、解心結,順利拆除老車站家屬院6處違建,為改造“清障開路”;東風社區(翰林苑小區所屬社區)建立“居民訴求清單”,累計收集并解決屋面漏水、樓道雜物堆積等問題47件;金葉社區牽頭組建小區黨支部和業委會,推選樓棟長和黨員中心戶,實現“重建更重管”的長效治理,形成“牽頭單位領航、社區聯動、施工落實、監督護航”的閉環工作體系。

社區聯動。通訊員 供圖
品質升級:從“有面子”到“有里子”,幸福質感全面提升。改造不僅讓老舊小區“顏值”飆升,更讓居民生活“里子”更實。如今的金葉花園小區,在住建局指導、金葉社區協調、施工方落實下,不僅完成了道路硬化、綠化升級,還新增了智能充電樁、分類垃圾箱和規范停車位,鄰里中心內圖書閱覽室、兒童娛樂室等功能齊全,各類文明實踐活動常態化開展,讓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愈發豐富。翰林苑小區里,集健身器材、休憩長椅、兒童游樂區于一體的健身角成為“點睛之筆”,這是住建局結合居民訴求優化設計、施工方精準落地的成果,讓居民“下樓就能鍛煉”,鄰里交流愈發頻繁。
“路面平整了,老人孩子出門不怕摔跤;電梯裝好了,上下樓再也不費勁;環境變美了,心情也更舒暢了!”物業管理人員顏秀麗的贊嘆,道出了居民們的共同心聲。從管網改造到房屋修繕,從設施完善到環境美化,在住建局、房管局的牽頭引領下,在四個社區的貼心服務、施工方的扎實推進中,城關鎮的“微改造”精準解決了居民生活中的“小毛病”,讓老城區在時光流轉中始終保留著溫暖的煙火氣。

老舊小區改造。通訊員 供圖
如今的竹溪縣城關鎮,平整的路面、整潔的樓宇、熱鬧的社區共同勾勒出宜居山城的生動圖景。城關鎮將繼續聚焦群眾急難愁盼,以更精準的舉措、更有力的落實,推動城市更新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讓更多居民共享發展成果,在老舊小區改造的民生答卷上書寫更厚重的幸福篇章。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