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向嵐)“感謝你們及時勸阻,我的養老錢差點就被假警察騙走了!”3月25日,梅女士帶著一面印有“行動有力解民憂,敬業實干保平安”的錦旗來到李店派出所,感謝民輔警及時勸阻,守住了自己的“錢袋子”。
3月19日,李店派出所民警接到盧先生報警,稱自己現在在外地,其母親梅某似乎正遭遇電信詐騙,請求民警協助。民輔警立刻叫上社區干部一起去梅某家里查看情況,到達后發現梅某正把自己鎖在房間里打電話,民警隱約聽到雙方的對話中有“配合調查”“把錢取出來”等信息,民警立刻察覺到不對勁,趕緊勸梅某某開門。
梅某將電話掛斷出了房間,看見警察時神色緊張,支支吾吾。民警了解后才知道,給梅某打電話的也是“警察”,對方添加了梅女士的社交賬號并稱自己是xx市公安局刑偵支隊的,打電話是為了告知梅女士名下有兩張銀行卡涉嫌“洗錢”,讓其配合調查,對方亮出了自己的警官證并準確報出了梅某的身份信息,這讓梅某深信不疑。按照對方要求,梅某將自己鎖在房間內,獨自一人跟這位“警察”視頻通話,對方告訴梅女士,想要避免處罰的話需要把銀行卡里的錢取出來郵寄到他們指定的地點接受核查,沒有問題后就會退還回來。
李店所民輔警反復確認梅女士銀行卡里的錢未被轉出,又現場撥通了該“警察”的電話,戳穿了對方的假身份,隨后耐心跟梅某及其家人解釋這是遇到了冒充公檢法詐騙,并向她詳細講解了電信詐騙的常見手段和特點,“公安機關從來不會在網上辦案!”民警跟梅女士強調,提醒她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受騙。
警方提示:公檢法等國家機關絕不會采取電話、短信、微信、QQ等形式進行案件辦理,更沒有“安全賬戶”。個人信息要保護好,銀行賬戶密碼、短信驗證碼是個人資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嚴防泄露自己的隱私信息。國家反詐中心APP,開啟預警功能,若遇到可疑情況,或者無法分辨真偽時,可以撥打96110或110求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