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李東明)湖北廣水市地處鄂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明末著名清官、“天下廉吏第一”楊漣的故鄉,也是鄂豫皖中央局(中共中央中原局)成立地,同時又是“中國民間(書法)藝術之鄉”“中國楹聯文化城市”“中華詩詞之鄉”。近年來,廣水市通過深挖本地歷史文化資源,不斷打造特色廉潔文化品牌,并將其融入反腐倡廉、黨員干部紀律教育等工作當中,產生良好的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
古為今用,打造楊漣勤廉文化品牌
“楊漣雖是封建社會的官員,但他當時能夠站在百姓的立場,處處為百姓著想,跟當朝的權臣作斗爭,體現了他擔當無畏、清廉為民的精神,我覺得無論在哪個朝代,這都是中華民族的正能量,是一直值得我們學習傳承下去的……”近日,一名黨員干部參觀楊漣紀念館后有感而發。
楊漣,湖廣應山(今湖北廣水)人,明末著名清官、諫臣,東林黨重要人物,“東林六君子”之一,被譽為明末“天下第一廉吏”。
2019年,廣水市在風景如畫的印臺山文化生態園內高標準建成楊漣紀念館,該館中式傳統建筑風格,占地面積1150平方米,總投資800余萬元,通過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楊漣清廉為官、勤政為民、擔當為國的“三為”精神品格。該館建成至今,累計接待全國各地前來參觀學習、接受廉政教育者達10萬余人次,成為本市及隨州市黨員干部開展廉政教育的主要基地。
在城區繁華中心地帶打造楊漣文化一條街,展示楊漣生平事跡、古跡遺物、詩詞字畫等楊漣文化資源,突出楊漣清廉為官、勤政為民、擔當為國的歷史形象。還將主城區兩條街道分別命名為“楊漣街”“文儒路”(楊漣字文儒),讓清官楊漣的勤廉擔當精神家喻戶曉,世代傳承。
為持續擴大楊漣文化全國影響力,組織撰寫70萬字的長篇歷史小說《清官楊漣》,由中紀委方正出版社出版,并在武漢召開《清官楊漣》作品研討會,湖北省作家協會等知名專家學者參加研討;投資200余萬元與央視合作,拍攝微電影《清官楊漣》,被納入央視《大國廉政》系列微電影,并榮獲第三屆中國(杭州)國際微電影展反腐倡廉組委會特別獎和十佳公益微電影獎兩項大獎。湖北省紀委、湖北電視臺《荊楚廉政》欄目組還專程來楊漣紀念館拍攝《清官楊漣:恪守清廉 勇于擔當 勤政為民》專題片,在全省播出后好評如潮。
開展中央、省、隨州“全媒體記者紀檢監察行”活動,接待人民日報、新華社、湖北日報記者及咸寧市、襄陽市、棗陽市等地紀委監委考察團來楊漣紀念館觀摩考察等活動,進一步提升擴大了楊漣勤廉文化品牌的對外影響力,
文廉融合,打造“三鄉”清廉文化品牌
廣水書法、詩詞、楹聯文化源遠流長,自古“其民秀而文、其書勁而樸”,文化底蘊深厚,擁有中國書法、詩詞、楹聯之鄉三張國家級文化名片。
目前廣水擁有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7人,省書法家協會及省老年書法研究會會員 151人,地市級會員181人,全市鄉鎮級會員3200人;詩詞楹聯國家級會員110余人,省級會員200余人,市級會員1980余人。全市書法、詩詞楹聯愛好者達10萬余人,“三鄉”文化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
“我們在開展書法創作時,不斷將廉潔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讓書者和觀者都能感受到廉潔文化的熏陶,積極為構建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貢獻書法藝術力量……”市書法家協會負責人表示。
“協會把反腐倡廉作為詩詞楹聯創作的重點題材,目前已創作1500余首(幅),通過詩詞楹聯頌揚清風正氣、抨擊腐敗現象,取得良好社會反響。”市詩詞楹聯協會負責人介紹到。
近年來,廣水將廉潔文化深度融入書法、詩詞楹聯創作之中,積極營造以文化人、以文潤德、以文養廉的濃厚社會氛圍。2024年9月,市紀委、市委宣傳部聯合舉辦“楊漣故里?翰墨廉韻”大型廉潔文化藝術展,共展出本地書法家及詩詞楹聯名家創作的200余幅廉潔書法作品及400余首廉潔詩詞楹聯作品,參觀人數達1萬余人次,參觀者在欣賞傳統文化藝術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接受了廉潔文化的熏陶,社會各界紛紛點贊。
每年度舉辦全市慶“六一”清潤廉家兒童書法展,讓少年兒童在寫廉的同時,接受廉潔思想的熏陶,在其幼小心靈厚植廉潔種子。結合清廉醫院、清廉學校、清廉文化、清廉村居、清廉家庭等創建活動,積極開展書法、詩詞楹聯等藝術創作,用傳統文化特有的“潤物細無聲”力量助力清廉廣水建設。
在市稅務局,市委黨校,市一中,應山街道楊漣街、八一社區,城郊街道油榨橋村等210余個市直單位及人流集中地段懸掛廉政書法、對聯1800多幅(首);編印廉政詩詞楹聯集7000余冊,分發到各學校、企業和社區;利用春節時機在全市18個鎮辦開發區舉辦春聯書“廉”活動300余場次,共為群眾義務書寫“廉”對8000多幅,在社會上產生文化宣廉、潤廉、倡廉的良好效果。
繼承傳統,打造紅色廉政文化品牌
廣水吳店鎮漿溪店紅色革命舊址群景區遍布著鄂豫皖中央局、新四軍五師司令部、李先念舊居等47處革命舊址,李先念、陳少敏、鄭位三、王震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曾在這里學習、工作、生活和戰斗過,紅廉文化資源異常豐富。
該景區被多次授予“老區精神教育基地”“湖北省紅色文化鎮”“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并成為省內外多所高校紅色文化研學和實踐的重要基地。
近年來,廣水依托該景區眾多革命舊址群,深入挖掘其中蘊藏的紅廉歷史文化資源,打造紅廉文化教育基地,并高標準建成“廣水市紅色廉政文化館”等場館,將黨的反腐倡廉歷史與新四軍五師革命歷史融合展現。還將紅廉文化納入鄂豫皖中央局成立地、新四軍五師司令部、李先念舊居等革命舊址中展出,在紅色革命歷史教育中傳承黨的廉潔基因,不斷增強紅廉文化的感染力、穿透力、影響力。
收集整理挖掘《鄭位三“讓房”》《李先念割稻子》《一簍鴨蛋》《年飯》《一塊銀元》《還豬》等30余篇李先念、陳少敏、鄭位三等老一輩革命家嚴守鐵紀、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紅廉故事,并編印成冊予以發放或制作成展牌在景區各處展示。成立由鎮機關干部、村社區干部及中小學師生等組成的紅廉文化宣講團,在市內外巡回宣講40余場次,用老一輩革命家的紅廉事跡,教育激勵黨員干部時刻保持黨的優良傳統,嚴守黨的紀律規矩。
“參觀紅廉革命舊址,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革命能夠取得成功,都是建立在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大公無私的基礎上的,廉潔就是最強大的戰斗力……”一名剛剛入職的鎮辦年輕公務員深有感觸地說道。
截止目前,該鎮紅廉文化舊址群已接待全國各地前來參觀考察學習者23萬余人次。去年9月,該舊址群還被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為3A級紅色旅游景區,廣水紅廉文化的影響力正不斷向全國輻射。
“我們將充分發揮廉政文化教育教化、正心正行作用,繼續深入挖掘本市文物古跡、紅色遺跡、歷史名人中的‘廉潔因子’,持續擴大特色廉政文化感染力、影響力和滲透力。”該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