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彭曉明)在隨縣廣袤的山林間,古樹名木是鐫刻著時光密碼的“活化石”。然而,這些歷經風雨的“綠色文物”,曾因歲月侵蝕與人為因素面臨生存危機。近年來,隨縣檢察院化身古樹名木的“守護者聯盟”,用法律利劍和檢察溫情,為古樹撐起“保護傘”,上演了一幕幕動人的守護故事。
廣開言路,全民化身“護樹哨兵”
“檢察官,我們村里的百年古樹好像生病了,樹葉發黃還掉了不少!”2023年夏天,隨縣柳林鎮村民老李通過“益心為公”檢察云平臺發來緊急求助。原來,這棵樹齡百年的古柏,因病蟲害侵襲正逐漸失去生機。老李是隨縣檢察院法治宣傳的“忠實粉絲”,常年關注“兩微一端”推送的法治知識,當發現異常時,他第一時間選擇向檢察機關“報料”。
像老李這樣的“護樹哨兵”,在隨縣還有很多。2024年10月,殷店鎮一名政協委員發現當地一株500余年樹齡的古柏部分樹枝枯萎,立即向檢察機關報送了線索。
近年來,隨縣檢察院通過常態化開展“法律六進”活動,走進鄉村、校園、社區,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普及古樹保護知識;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走進桐柏山淮河源公益訴訟示范基地,讓更多人了解古樹的珍貴價值;組織干警深入鄉鎮推廣“益心為公”檢察云平臺,引導志愿者成為古樹保護的“移動攝像頭”。如今,“人人關注古樹、人人參與保護”的濃厚氛圍正在逐漸形成。
靶向發力,精準開出“護樹良方”
接到老李的線索后,隨縣檢察院公益訴訟辦案組迅速行動。檢察官多次前往現場勘查,發現散落在全鎮的107棵古樹名木,不僅遭受病蟲害,還存在缺乏專業養護、未建立完善檔案等問題,生存狀態堪憂。隨即,隨縣檢察院向相關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針對古樹“病癥”開出“藥方”:建立養護檔案、設立保護牌、邀請專家進行搶救復壯……
這并非個例。在淮河鎮,710畝古板栗群也曾因管護不善面臨退化風險。檢察官在調查中發現,這些古板栗樹有的樹干腐朽空洞,有的枝干枯萎,亟需專業救治。隨縣檢察院向有關行政機關制發檢察建議,推動其與淮河濕地公園管理處達成修復協議,聘請林業專家團隊制定“一樹一策”養護方案,為古板栗群注入“生命活力”。
持續跟蹤,確保“良方”藥到病除
檢察建議發出后,隨縣檢察院沒有“一送了之”。檢察官們化身“追蹤者”,對整改情況持續跟進。在淮河鎮古板栗群修復現場,檢察官多次與相關部門、專家團隊溝通,監督修復措施落實。如今,古板栗群枝繁葉茂,昔日“垂危老者”重煥生機。
在柳林鎮,收到有關行政機關的整改回復后,隨縣檢察院邀請提供線索的“益心為公”志愿者老李,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一同開展“回頭看”。站在重新煥發生機的古樹下,老李感慨地說:“沒想到我隨手發的一條線索,能讓古樹重獲新生,以后我還要當‘護樹先鋒’!”
下一步,隨縣檢察院將繼續以公益訴訟為抓手,與社會各界攜手,讓這些見證歲月滄桑的古樹,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彩,續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篇章。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