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眾在衡水湖健步路上行走。 王鵬 攝
中新網衡水5月26日電 (崔志平 王鵬)近日,隨著衡水湖國際馬拉松賽(簡稱“衡馬”)被國際田聯評為“金標賽事”,26日早晨,中新網記者在衡馬賽道看到前來健跑的民眾越發多了起來。
“過去也到其他城市參加過一些馬拉松比賽,感覺這里的賽道環境更好,服務細節方面也更貼心一些。”每年都會參加衡馬的衡水市民王勇力說,非常喜歡這里的環境,畢竟靠著衡水湖這個“天然氧吧”。

民眾在衡水湖馬拉松賽道上騎行。 王鵬 攝
據衡水湖國際馬拉松賽暨全國馬拉松錦標賽籌委會辦公室主任、衡水市政府副秘書長王義朋介紹,創辦于2012年的衡水湖國際馬拉松賽,7年來衡水市委、市政府持續發力相繼獲得中國田徑協會金牌賽事、國際田聯銀標賽事稱號。今年5月21日,衡馬被國際田聯正式授予“金標賽事”稱號,成為國內第九場“金標”賽事。

衡水湖一角。 王鵬 攝
“這標志著衡馬正式邁進‘雙金賽事’(國內金牌,國際金標)行列,這也是馬拉松賽事評定中的最高等級。”王義朋稱。
據王義朋介紹,近幾年全國馬拉松賽事呈井噴式增長。2012年是衡馬舉辦的第一年,當時在中國田徑協會備案的馬拉松賽事只有36場,2014年也只有50場,到了2015年就增長到134場,2016年是328場。2018年中國舉辦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規模賽事1581場,其中中國田徑協會認證賽事339場,非認證賽事1242場。

衡水湖國際馬拉松賽賽道 崔志平 攝
王義朋說,如此多的賽事舉辦,說明中國跑步人群越來越多,這是一個好現象。但是很多還只是興趣人群,沒成為生活習慣。雖然衡馬賽道是經過精心規劃設計和建設的環湖賽道,在國內也是屈指可數的馬拉松賽道,但是一個成熟的賽事,只有成為常態賽事,形成文化氛圍,才能長久。
“今后將對衡馬賽事的賽道、路線進行部分調整,使賽道更平坦,更有利于跑者創造好的成績。”衡水湖國際馬拉松賽暨全國馬拉松錦標賽籌委會副主任、衡水副市長崔海霞稱,未來將努力把賽事同衡水的文化、旅游資源結合,把跑者的參賽過程變成一次豐富的休閑旅游體驗,既是參賽也是度假。

衡水湖國際馬拉松賽被國際田聯授予“金標賽事” 崔志平 攝
自詡為“馬拉松旅行者”的62歲業余跑者李小白說,自己在2014年和2018年參加過兩次衡馬,感覺衡馬的賽道很好,濕度適中,參觀的民眾和跑者的互動很熱情,“我去國外參加過馬拉松,就衡馬而言,硬件安排和國外的差不多,衡馬賽道的環境優勢很明顯,希望能把衡馬賽道打造成‘北方馬拉松最好的賽道’。”
當日,中新網記者走在綠樹成蔭的衡馬賽道,感受著衡水湖的氣息撲面而來,心情莫名愉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