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壺口觀瀑
6月30日,游客在位于山西吉縣的黃河壺口瀑布景區游覽。 近日,受上游降雨和水庫泄洪影響,黃河壺口瀑布水量大漲,形成特大瀑布群景觀,吸引了眾多游客。 新華社發(呂桂明 攝)

四年半,“牧場”變機場!
拼版照片:上圖為2014年12月26日拍攝的北京新機場奠基現場,附近農田里的一群羊經過記者鏡頭前(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下圖為2019年6月25日無人機拍攝的即將竣工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2019年6月30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如期竣工。從2014年12月飛行區工程破土動工到竣工驗收、從牛羊遍地的“牧場”到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建設只用了短短四年半時間。 新華社發

收獲海鹽
7月3日,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大清河鹽場的工人在洗鹽場工作。 近日,長蘆鹽區河北省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大清河鹽場的春扒工作進入尾聲,今年預計春鹽產量將達29萬噸。 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西藏拉薩機動車保有量突破26萬輛
拉薩大街上車來車往(7月4日攝)。 截至目前,西藏拉薩市機動車保有量突破26萬輛。2019年1月至今,日均新車上戶126輛,汽車正加快駛入高原平常人家。 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江西:鄱陽湖二橋正式通車
這是鄱陽湖二橋一景(6月28日無人機拍攝)。 6月28日,江西鄱陽湖二橋舉行正式通車儀式,標志著環鄱陽湖地區的又一重要交通控制性工程正式投入使用。 新華社發(傅建斌 攝)

鳳凰展翅 北京新機場如期竣工
這是6月14日無人機拍攝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 截至6月30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各建設主體負責的主要工程項目均如期順利竣工,完工項目一次驗收合格率均達100%。大興國際機場工作重心從工程建設轉入準備投入運營。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江蘇大豐麋鹿種群總數已超5000頭
6月28日在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一群在水塘附近棲息的麋鹿(無人機拍攝)。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動物保護力度的加大,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麋鹿的繁衍生息獲得優越的外部條件,目前種群總數已達5016頭。2019年,保護區的麋鹿成功產仔800多頭,為種群注入新的活力。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探訪“中國鋼琴之鄉”
7月4日,七歲的小學生褚思予在德清縣洛舍鎮的一家鋼琴企業展廳里彈奏鋼琴。 20世紀80年代,浙江省德清縣洛舍鎮成立湖州鋼琴廠,拉開了洛舍鋼琴產業發展的序幕。此后,洛舍鎮逐步發展成為湖州地區鋼琴產業的主要集聚地。2014年,洛舍鎮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樂器協會授予“中國鋼琴之鄉”稱號。目前,該鎮共有93家鋼琴制造及配件企業,年產鋼琴超過5萬架,從業人員達3000人。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體驗京劇文化
7月1日,參加活動的嘉賓體驗京劇服飾。 當日,世界經濟論壇第十三屆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主辦方為參會嘉賓推出了京劇文化游活動。嘉賓們在活動中觀看京劇表演并進行親身體驗,近距離了解京劇文化。 新華社記者潘昱龍攝

黃河劉家峽水庫排沙泄洪
劉家峽水庫進行排沙泄洪作業(6月30日無人機拍攝)。 據介紹,受近日持續降雨影響,劉家峽水庫開啟溢洪道閘門,加大下泄水量,為黃河平穩度汛提供有力保障。 新華社發(史有東 攝)

高原放牧忙 脫貧有希望
在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大同鄉阿克托尕欄桿村拉依布拉克牧場,艾孜別克·玉蘇甫別克在喝奶茶(6月21日攝)。
海拔3700米左右的拉依布拉克是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大同鄉阿克托尕欄桿村的主要夏季牧場。每年夏天,艾孜別克·玉蘇甫別克一家都會轉場到拉依布拉克牧場。放牧收入曾經是貧困戶艾孜別克·玉蘇甫別克一家最主要的收入。隨著當地脫貧攻堅工作的推進,受益于草場生態補貼、地力補貼、養老金等政策,艾孜別克·玉蘇甫別克一家的生活逐漸得到改善,放牧收入在他家年收入中的占比已大幅下降。 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我們是一家
在江西省南昌市灣里區太平鎮南溪村,戴玲香為李克訓剃頭,老人很開心(6月26日攝)。
江西省南昌市灣里區太平鎮南溪村位于景色秀麗的梅嶺大山深處,這里民風樸實善良。 今年72歲的李克訓是南溪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父母早逝、天生聾啞的他孤身在南溪村生活。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沒有勞動能力的他,日常生活衣食起居都成了難題。 同村的戴玲香與李克訓沒有血緣關系,但她卻懷著一顆愛心,經常上門幫助李克訓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照顧起他的衣食起居。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外國媒體人感受中國創新
6月28日,塞爾維亞通訊社多媒體總編比利亞娜·拉德卡-舍帕羅維奇在京東總部拍攝“京東展廳”。 當日,前來北京參加“一帶一路”經濟信息共享網絡成立大會的外國媒體機構代表參觀新華媒體創意工場和京東總部,感受中國科技創新發展成果以及社會經濟發展成就。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獨臂農民的“綠色致富夢”
6月27日,劉毅在聞剛采收回來的花椒香味。
1975年,劉毅出生在重慶市南川區西城街道永合社區一個農村家庭。9歲時,他意外被高壓電擊中,從此失去了右肢。1994年,劉毅從技工學校畢業,干過餐館洗碗工、當過水果商販,當過煤炭工人。2010年,劉毅回到農村老家,開始思索創業之路。2011年,劉毅動員村民一起利用荒山種植竹筍,同時發展林下土雞養殖,初步嘗到了生態農業的甜頭。
2016年,劉毅開始對花椒種植產生了興趣。他一邊學習鉆研花椒種植技術,一邊考察適合種植花椒的地方。2018年,在經過小規模的試種以后,劉毅從南川區南平鎮玉龍村、景秀村流轉了2000余畝荒地,開荒種植青花椒。功夫不負有心人,憑著一股韌勁,劉毅目前已開荒近1500畝,種植花椒樹約15萬棵,還帶動了當地不少殘疾人和貧困戶就業、脫貧。“我種花椒樹是為了實現兩個夢想,一個是綠色夢,一個是致富夢。”劉毅說,“在我的成長中,始終感受到親人、朋友和社會的關愛,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好好回報大家、回報社會。” 2019年5月,劉毅被授予“全國自強模范”。
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新疆哈密“奇石宴”引游人
6月28日,游客在參觀“奇石宴”。 新疆哈密賞石文化博物館里這桌由象形石組成的“奇石宴”,由1088道“特色菜品”組成,“宴席桌”直徑16.8米,占地面積200多平方米,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 新華社發(蔡增樂 攝)

四川蓬安:百牛渡江吃草
7月2日,在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油房溝村,百余頭水牛橫渡嘉陵江到江心島吃草(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發(劉永紅 攝)

張家界天門山動力傘特技國際大師賽落幕
6月30日,選手在參加動力傘特技國際大師賽。 當日,“極限飛蕩”動力傘特技國際大師賽在湖南張家界天門山景區落下帷幕。 新華社發(周國強 攝)

夏季達沃斯上感受科技
7月1日,在大連國際會議中心,手術機器人進行手術模擬操作。 世界經濟論壇第十三屆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7月1日至3日在遼寧大連舉行。會場上手術機器人、5G智能沙箱、生物識別技術等科技感十足的展示項目吸引了眾多與會者參觀體驗。 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苗山脫貧影像志——跨省區苗寨的聯合黨支部
在烏英苗寨,駐村第一書記韋桂華(右四)、黨員梁成兵(右三)、梁志新(左二)帶領村民維修河堤(6月30日攝)。
烏英苗寨位于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處,共有140戶600多人。其中100戶屬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黨鳩村,40戶屬貴州省從江縣翠里瑤族壯族鄉南岑村。由于地處偏遠,山多地少,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目前整個苗寨還有59戶貧困戶。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科學家的“七一”
7月1日14時42分,在中科院高能所北京同步輻射裝置光電子能譜實驗站,科研人員在處理實驗數據。 新華社發(蒙巍 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