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綿延起伏的大山深處,有一所不起眼的小學校,小小的操場中央立著一根簡陋的旗桿,旗桿的頂端飄揚著一面略顯破舊的五星紅旗。”這是電影《鳳凰琴》當中,一個名叫界嶺的鄉村小學的樣子。
12月1日晚八點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大型文化節目《故事里的中國》第八期,再一次把目光投向那所大山深處的界嶺小學,特別邀請《鳳凰琴》原著作者劉醒龍,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首任秘書長徐永光,以及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原司長、現任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王定華,共同回顧新中國鄉村教育事業發展,分享那些被鄉村教師的力量感動過、鼓舞過、浸潤過的經歷。此外,戲劇總導演田沁鑫也攜手演員吳謹言、辛柏青等優秀演員們,重現電影《鳳凰琴》的經典片段,再度彈撥動人心弦的樸素記憶。

《故事里的中國》第八期節目海報
“一門師表,四世傳家”
跨越70載的農村教育接力讓人潸然
原著作者劉醒龍說,他在寫作生涯中是極少流淚的,但是寫《鳳凰琴》他哭了三次,而提到創作《鳳凰琴》續作《天行者》的原因,劉醒龍分享了汶川映秀小學樊曉霞老師和她同為民辦教師的丈夫的感人故事,“生活中有些人有些事,是你永遠繞不過去的,是你必須記住,你必須去做的。所以我想《天行者》對我來說,就是必須做的一件事。”

小說《鳳凰琴》作者劉醒龍 講述作品背后的創作故事
“獻給二十世紀后半葉中國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間英雄”,正如劉醒龍在《天行者》扉頁寫到的,其實在全國有很多像界嶺小學這樣的鄉村小學,也很多像余校長、孫四海這樣扎根于大山深處的鄉村教師,他們用青春和生命為孩子們的未來撐起了一片天。而這一期的節目中也請到了幾位鄉村教師,他們來自河北省平鄉縣的一個特殊家庭。
作為家庭代表,胡清汝、胡亮登上舞臺,分享了一個跨越70載的家族故事。從爺爺胡金锜創辦村里第一所小學,到父親為村里掃盲,再到胡清汝放棄軍人夢想留在村里教書,一家四代二十多位鄉村教師扎根鄉土,為鄉村教育事業奉獻青春,教授了超過兩萬名學生。

胡清汝(右)、胡亮 講述家族跨越70載的教育接力故事
回憶起曾想過提交辭職報告的往事,胡清汝透露了自己當時糾結的心理過程,他說:“這一張短短的沒有幾句話的辭職報告我寫了半夜,我的淚把這張紙都浸濕了,撕掉,扔掉,再寫,不知道怎么把它寫下去。”然而,就在胡清汝好不容易寫完辭職信,并在第二天上完課和學生們告別時,孩子們一聲聲“胡老師,你別走”的哭喊,讓他頓時就哭了。現場,再次提及這段故事,胡清汝幾度哽咽,表示:“我后悔不該有這個決定,該把孩子們教下去!”
這份難得的接力堅守,讓觀眾們紛紛淚目,贊譽他們“一門師表,兩萬弟子,三尺講臺,四世傳家”。節目播后,《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布“人民微評”向以胡清汝大家庭為代表的鄉村教師致敬,“他們默默堅守,讓無數孩子走出大山,走向明亮未來,人生變得更遼闊。”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文 致敬胡氏一家四代人
吳謹言、辛柏青重演《鳳凰琴》
展現“孩子是希望,老師是希望的希望”
電影《鳳凰琴》由劉醒龍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一群鄉村教師的故事。那些隱藏在大山深處的艱辛,那些不為外人道的苦澀,還有只有鄉村教師才會體會到的笑中帶淚的感受,隨著一曲《鳳凰琴》走進了千千萬萬觀眾的心。《故事里的中國》本期重溫《鳳凰琴》的故事,濃縮再現了張英子和校長、同事之間為了通過縣里的掃盲工作檢查謊報入學率、籌錢修繕破漏不堪的校舍而發生的沖突與和解。

《故事里的中國》濃縮再現電影《鳳凰琴》中的經典片段
彩排期間,張英子的飾演者吳謹言認真研讀劇本,反復揣摩人物情感。在舞臺演繹中還多次與戲劇總導演田沁鑫討論如何用小角色展現大情懷。不少網友表示,“吳謹言這份對表演較真的勁兒,真的有英子老師性格的影子。”在節目最終的舞臺演繹中,張英子從一開始堅信自己站在正義一頭的倔強熱血,到得知事情緣由后的心生愧疚,再到最后通過文章《大山 小學 國旗》為學校獻出自己一份力的真誠善良,經由吳謹言的表演詮釋,感動了無數觀眾。

吳謹言飾演《鳳凰琴》中的鄉村青年女教師張英子
節目播出后,有網友表示:“本以為節目這一期鄉村教師的題材不會讓我的內心起波瀾,沒想到最后還是沒管住自己的眼淚。”還有很多青年觀眾感慨:“偉大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平凡的點綴;甘于平凡中付出,才讓不凡燃亮理想;感謝《鳳凰琴》里美好純粹、無私奉獻的‘造夢人’,充分展現出生命雖平凡,卻能孕育偉大;生命雖脆弱,卻能成就堅毅,和‘英子老師們’一起探尋希望之光,一起期待聆聽最樸素的美好愿景。”

吳謹言飾演的女教師張英子將孩子們視如己出
央視新聞官方微博在節目播后發布“央視熱評”《沒有鳳凰姿,一生鼓琴人》,文中提到:“鄉村教師是春泥,化為滋潤鄉村教育的沃土;是燭光,照亮寒門子弟走出大山的前程!‘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致敬每一位為鄉村教育作出貢獻的鄉村教師!”
央視新聞官方微博發文 致敬每一位鄉村教師
不同于前幾期節目所致敬的那些流血犧牲的英雄人物,這一期的《故事里的中國》所聚焦的是如山花一般默默奉獻的平凡個體。但觀眾通過節目中呈現的真情講述和動情演繹真切感受到了這些平凡個體的偉大之處。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校是鄉村的中心,老師是鄉村和學校的靈魂”。幾百萬的鄉村教師,帶著知識、帶著理想、帶著最樸素而美好的愿望完成了中國社會最基層的啟蒙教育,也許《鳳凰琴》的琴聲并不奇特,但是它卻奏響了千千萬萬農村孩子的命運之曲。

《鳳凰琴》中鄉村小學升起國旗的一幕 令人動容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