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時代變遷,“文化生態”日益變化,部分“非遺”已逐漸淡出人們視野。如何使“非遺”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最終回歸百姓身邊,已成為“非遺”保護工作無法回避的課題。

2018年12月28日,由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指導,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委員會主辦,北京市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民間瑰寶·魅力之都”2018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尚創意設計大賽活動閉幕式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一層舉行。
首屆“民間瑰寶·魅力西城”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尚創意設計大賽于2015年舉辦,旨在通過大賽平臺,號召社會優質文創資源,關注非遺、走近非遺,為“非遺”融入百姓生活征集創意方案,為“非遺”傳承保護注入“活力、美麗、時尚”元素。2017年大賽得到了北京市文化局、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提升為市級文化活動,面向全市開展,并在眾多參評項目中脫穎而出。通過前三屆活動的成功舉辦,共收到的設計作品超過1000余件,發放應用性轉化資金30余萬元,實物作品轉化12件,涉及生活中各個領域。
據了解,2018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尚創意設計大賽于9月24日啟動,本次大賽征集的主題一是圍繞以廠甸廟會為代表的七個傳統節日與非遺結合的時尚設計方案,二是征集冬奧會與非遺結合的時尚設計方案。活動包括啟動儀式、“一米之內”體驗行動、賽事評選、成果展示四大板塊。期間共舉辦“一米之內”非遺體驗活動13場,開展“傳·承”大師課20課時,先后30余項“非遺”項目,60余名傳承人與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13所高校的1.5萬余名青年設計師及高校師、生進行互動。于此同時,大賽還得到了相關文化創意園區、文創企業、智庫、電商平臺的大力關注和參與。
此次大賽最終收到從全國范圍征集的300余份參賽作品,最終評選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6名,優秀獎20名。活動現場,賽事主辦方向獲獎設計師頒發了榮譽證書及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玉石雕刻大師張鐵成親監制的創意“獎杯”。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賽從眾多優秀作品中產生出實物轉化作品3件,分別是 《步步清風》香氛瓶、《景泰燕京手鐲》+《京劇臉譜景泰藍手鐲》和《景泰藍國際象棋紅酒塞》。作為此次大賽的亮點,轉化的實物作品市場前景好。主辦方表示,通過開創更多的平臺,把此類文創產品推入市場,才能真正實現時尚與非遺的結合。
閉幕式現場還成立了時尚·非遺青年設計師聯盟,重點搭建政府和青年設計師面對面直接溝通交流的平臺。另外,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還與中圖地理信息有限公司進行了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通過與企業的打造雙贏、可持續發展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全面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衍生品的市場應用和拓展,為非遺融入時代、融入生活做出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