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打造以武漢為中心的長江經濟帶森林城市群。

花叢錦簇。

自然生靈。

濱江綠帶。

通道綠化。

體驗森林。

碧水藍天。

市民跳廣場舞。

應城城市廣場。

碧水綠樹環繞應城。

景觀道。

依山傍水。

水鄉田園。

水源地綠化。

親近自然。

濕地公園。

走馬鎮楊柳池水庫。

生態茶園。

縣城鳥瞰。

九龍廣場夜市。

屏山峽谷“騰空的船”。

親水平臺。

鳥瞰城區。

綠染市區。

景觀道路。

公園一角。
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森林是人類的搖籃、地球之肺,保護森林就是保護生命?!白屔肿哌M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建設森林城市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作出重要指示,“要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持續推進森林城市、森林鄉村建設,著力改善人居環境”,為森林城市建設指明了方向。
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時代賦予林草部門的重大任務,是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是增進民生生態福祉、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愿望的重要舉措。多年來,省委、省政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改善城鄉生態環境、增加居民生態福祉為主要目標,持續推進森林城市建設?!笆奈濉逼陂g,我省將加快湖北長江森林城市群、漢江森林城市群建設,努力構建“綠滿荊楚美如畫,水光山色與人親”的美好家園。
2020年,監利市、公安縣、鶴峰縣、云夢縣和應城市被授予“湖北省森林城市”稱號。截至目前,我省有11個城市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有8個城市正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有36個城市被授予“湖北省森林城市”稱號,有10個城市正在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已建成森林城鎮193個、國家森林鄉村369個、綠色示范鄉村5560個,推動了城鄉生態一體化建設和融合發展,城鄉人居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
長江畫廊 綠色監利
監利市委、市政府篤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著力創建森林城市,實行黨委書記掛圖作戰,列創森進度時間表,形成“三級書記”抓創森的工作格局。
全市上下以監利市省級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為藍圖,形成全民參與、全域創森、城鄉統籌推進的創森格局,累計投入創森資金12.84億元,完成造林面積55.6萬畝,森林覆蓋率從2016年18.67%增至24.19%,森林、濕地覆蓋率從2016年24.08%增至29.6%。
岸線復綠,描繪百里江灘新畫卷。監利擁有長江“黃金水道”143.9公里,全市已完成長江兩岸造林綠化任務14.55萬畝。2019年,市政府投資近2億元,結合長江岸線整治,將中心城區4.7公里的長江外灘改造為綠樹成蔭、樹高林密、四季有花、常年有果的沿江森林公園帶。
寬幅林帶,構建綠色廊道新網絡。市政府著力完善森林城市廊道網絡,先后建成寬100米、長108公里的兩條高速通道綠化林帶。2017年,財政投資3500萬元高標準打造重點鄉鎮創森景觀廊道48公里。2018年,市政府投資3.83億元在全市開展EPC通道綠化項目,在國省干道建設寬幅林帶365.6公里。各鄉鎮投入近1.5億元,綠化長度達到475公里。全市通道綠化形成“一江、兩堤、三帶、五道、多條”縱橫交錯的森林廊道網絡,通道綠化率達80.53%以上。
花漫容城,打造生態城市新特色。市委、市政府結合國家園林城市創建,不斷加大中心城區綠化建設。中心城區24條主次干道共66.53公里綠化進行全面升級改善,街道綠化率達到96%以上,形成“花漫容城”街道生態特色。林長河濕地公園、濱江公園、外灘公園、章華游園、城投游園、玉沙廣場、龍騰廣場等19個大小公園先后建成,中心城區綠化覆蓋面積達到1.14萬畝,城區綠化覆蓋率38.13%。綠地率為33.89%,公園綠地面積達0.23萬畝,人均公園面積9.42平方米。城市綠量增加了、綠化標準提高了、樹種花卉更豐富了,監利真正變成了“路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畫中”的美麗園林城市。
(文/圖均由監利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供)
林水相依 宜居應城
冬季的應城,林城相擁,別有一番風味。
近幾年來,應城市委、市政府將創建省級森林城市作為改善市民生活質量、提高城市競爭實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大舉措,圍繞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的工作目標,以建設“綠色養生之都、宜居應來之城”為主題,展開“綠滿蒲城”“全域綠化”“精準滅荒”等一系列創建行動。
應城市按照科學規劃、審慎決策的原則,圍繞城市森林網絡、城市森林健康、城市林業經濟、城市森林文化、城市森林管理五大體系,相繼規劃了全市精準滅荒工程、城區增綠工程、廊帶連通工程、農田林網工程、生態修復工程、森林游憩工程、綠色產業工程、生態文化工程和支撐保障工程等九大工程建設規劃,各規劃在實施中做到相互呼應,統籌推進。
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引導,應城市把創建森林城市的目標融入“綠滿蒲城”“全域綠化”、長江大保護行動和生態文明縣市創建中,堅持城區、鄉鎮、村莊“三位一體”;路網、水網、林網“三網合一”;生態林、經濟林、景觀林“三林共建”;造林、育林、管林“三措并舉”,推動全市生態林業新發展,構建城鄉綠色網絡。
2019年,應城市實施漢宜線、煙應線、宋天線、清應線、雷新線、湯八線、南德線、漢老線和孝洪高速、武荊高速等14條高標準道路綠化工程,全長364公里。
應城市通過政府對林業生態建設的規劃投入,鼓勵和引導市場主體投入,利用有限的財政資金撬動13億元社會資本投入造林綠化。全市建成一批如蒲陽綠蔭公園、濱河公園、新河公園、湯池溫泉、有名店、楚珍園、國家礦山公園等森林游憩景觀亮點,以及湯八線、漢宜線、世紀大道等綠化景觀帶亮點,初步實現“一城享十景”“三網綠應城”“五廊做骨架”“六路連十鎮”的綠化格局。
該市大力發展休閑觀光產業,年創旅游綜合收入22.1億元,旅游綜合實力居孝感市首位;建設1.2萬畝園林花卉苗木生產基地,年出圃綠化苗木500多萬株,產值近2億元,為森林城市建設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文/圖均由應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供)
三袁故里 水鄉公安
近年來,公安縣以綠滿荊楚行動、長江大保護、建設國家濕地公園為發力點,強力推進林業生態建設。
該縣把創森作為全縣黨政一把手工程,成立以縣委書記為政委、縣長為指揮長的創森工作指揮部,出臺《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實施方案》《關于加快推進省級森林城市建設的意見》??h委召開5次常委會,縣政府召開7次常務會議研究創森工作,每年召開兩次現場推進會。實行縣領導包片,部門包鄉鎮,專班日常督辦,政府督查室跟蹤督查,通過開展“月督查”“季度拉練”活動,把創森的目標責任層層壓實,形成了縣、鄉(鎮)、村三級聯動,職能部門密切配合的整體推進機制。
2017年初,《公安縣省級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出臺,確定“一核三區、四帶四路、六河百村多節點”總體布局,統籌規劃山水林田湖草,實現建設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省級森林城市目標。
政府統籌主導,搭建融資平臺,引導企業、社會團體、個人資本多渠道融資,多方籌措創森資金。公安縣政府將創森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出臺造林綠化以獎代補辦法。5年來,全縣累計投入30億元,累計完成造林面積40.6萬畝,PM2.5、PM10平均濃度均下降了30%,2019年空氣質量指數優良率達到87.5%,城鄉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該縣以縣城建成區為重點,開展規劃建綠、開發帶綠、改造擴綠、拆墻透綠工作。目前城區綠化面積8000多畝,綠化覆蓋率達到46.2%,人均公共綠地10平方米,實現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
同時,以實施通道綠化為載體,對境內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國省道沿線等重點路段進行高標準綠化。全縣通道綠化里程接近3000公里,其中骨干道路高標準綠色通道 671公里,綠化率高達99.5%以上。
人人參與森林城市創建。5年來,公安縣通過開展“黨員主題活動日”植樹、“林業扶貧植樹”“青年林”“希望林”、市民和單位義務增綠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植樹250多萬株,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到90%。
(文/圖均由公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供)
中國之中 養生鶴峰
中國之中,養生鶴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北緯30度線上一方奇山秀水。
“生態資源是鶴峰的最大資本、生態優勢是鶴峰的最大優勢?!睘樯钊胴瀼鼐G色發展理念,2015年,鶴峰縣委、縣政府正式啟動省級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成立以縣長為組長、分管縣長為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創森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鶴峰縣省級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6-2020)》《鶴峰縣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實施方案》,明確了目標任務和責任清單。
5年來,鶴峰縣委、縣政府圍繞“森林鶴峰”發展目標,大力推進城鎮、山體、水系、路網等森林綠化系統建設,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綠色革命。森林覆蓋率達82.7%,建成區面積達5.92平方公里,綠地總面積176公頃,公園綠地總面積89.97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07平方米。
“十三五”期間,鶴峰縣成功創建“湖北省綠色示范鄉村”79個、國家森林鄉村8個,鄉鎮綠化覆蓋率達38.2%,村莊林木覆蓋率達45.3%。全縣建成森林公園1個,綜合性公園3個、廣場5個、綠色示范校園和綠色示范單位11處,85%以上的市民出門500米可見休閑綠化。
鶴峰素有“中國有機茶第一縣”的美譽,優越的生態環境,讓當地農產品十分暢銷,發展前景廣闊。在創建省級森林城市過程中,該縣把創城同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結合起來,先后建成用材林、干鮮果、茶葉、藥材、箬葉等林果商品生產基地138.08萬畝;建成綠化苗圃3500余畝,年產苗木超過2500萬株,產值5000余萬元,森林城市建設苗木自給率達90%以上。
依托森林資源優勢,鶴峰縣加快森林旅游業發展,重點開發鄉村旅游資源,打造極具特色的生態休閑旅游村鎮。
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生態文明意識已深入人心,“同識”“同為”“同力”的創森氛圍在全縣悄然形成。
鶴峰,在人人參與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大潮中完成蛻變,28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處處充盈著綠色元素,森林已經成為了這座城市一張新的亮麗名片。
(文/圖均由鶴峰縣林業局提供)
綠滿夢澤 美麗云夢
云夢縣地處江漢平原北部。
自2017年“創森”以來,云夢縣立足“綠滿夢澤、美麗云夢”的新定位,突出平原綠化特點,初步呈現城區、近郊、村鎮綠化交相輝映,水網、路網、林網綠化縱橫交錯,生態林、產業林、景觀林三林共建的造林綠化新格局。全縣城市重要飲用水源地森林覆蓋率達到71%;水岸綠化率84%;建城區樹冠覆蓋率35.3%;鄉鎮所在地綠化覆蓋率35.1%;村莊林木覆蓋率30.2%;義務植樹盡責率達94%。
依徑建林,凸顯“一路一景”特色。以“高速公路、國省干道、農村主路”為龍骨,全力打造“樹隨路走、水伴樹行、一路一景、移步換景”的生態廊道。投資3.2億元,實施道路綠化總里程122.7公里;以生態河道建設為抓手,按照“凈化、綠化、美化、優化”的標準,全方位推進河流、水庫、渠道兩岸生態修復。
傍灣筑林,突顯“一村一貌”韻味。對村莊周邊、房前屋后、空閑隙地、坑塘溝渠、連村道路、住戶庭院等區域,栽植能夠體現鄉村風情的本土樹種,全力營造“村在樹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綠美鄉村。義堂鎮紅光村已被評為全國森林鄉村。胡金店鎮、伍洛鎮2個鄉鎮創建成為全省森林城鎮。青春村、兩合村等49個村已被評為全省綠色示范鄉村。十月村、六李村等11個村被評為美麗鄉村。
借城拓林,彰顯“一園一畫”之意境。以重點游園項目建設為引領示范,高效推進云夢澤文化生態園、吳祿貞公園、高鐵綠化廣場等一批游園項目,已完成十里曲陽河公園、鳳棲公園、北城垣小游園、便民服務中心休閑園等一批惠民游園項目。對縣城區主要道路、綠地小游園補植樹木、草皮、花灌木,對裸露土地開展補植補造,實現裸露綠地全覆蓋。
厚植林業經濟基礎。將造林綠化與“調整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壯大集體經濟”有機結合。目前,全縣發展林菜、林禽、林漁相結合的立體生態種養模式的規模超過400公頃,年產值過億元。
(文/圖均由云夢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