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產剎車片壓機正在安裝,加拿大進口設備已經發貨。全面安裝投產后,每年新增產能1000萬套、產值5億元不是夢。”3月10日,摩擦一號制動科技公司總工程師傅光明難言興奮,砸1億元重金換5億元產值,這家以剎車片著稱的全省“隱形冠軍”,技改漸入佳境,“錢景”廣闊可期。
當日,記者跟隨傅光明走進生產車間,但聞隆隆機聲,全電腦控制的生產線上,運轉井然。放眼望去,分散粗放的生產模式,正在被一個個C型工作站替代。
“這是歐美推崇的一種連續流生產模式。”傅光明介紹說,壓制后的剎車片粗胚要經過磨床、噴粉、固化、冷處理等繁瑣工序,過去因各工序分屬不同車間,使得各流程被人為分斷。而連續流生產盡可能使工序連續,既減少場地供應,降低搬運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3條生產線全面改造完成。
連續生產,效益凸顯。公司元月出口額達680萬美元,占去年總出口額的15%。春節復工后,日均剎車片出口量在3萬套以上。在繼續保持95%的產品出口歐美市場的同時,“仙桃造”剎車片已成功打入迪拜等中東地區。
傳統的剎車片生產設備,多為單機操作,人力加工,中轉頻繁,屬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工因素對產品質量的影響舉足輕重。受結構性缺工、人工成本上漲、外部經濟環境變化等因素疊加影響,去年起,摩擦一號陸續投入1億元技改資金,通過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千方百計降低生產成本。預計今年6月完成一二期設備升級工作,同時啟動二期2萬平方米廠房建設。改造升級全面完成后,產能將成倍增長。
一方面技改“補腦”,另一方面,產學研“借腦”“聯腦”突圍。公司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聯合建立博士后流動站創新研究基地,受省博士后管委會批準設立湖北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近60人的研發團隊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每年申報發明專利保持在5到6個。
“過去,摩擦一號剎車片配方所需30多種物質,幾乎全靠國外進口,價格受制于人。在研發團隊幾年的努力下,90%原材料被國產替代,品質沒降,但成本更低。”劉少華說,2019年,公司力爭做到銷售總額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