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動奇思妙想 點亮追夢童年
——“我和祖國一起成長”主題演出側記
光明日報記者 李蕾 光明日報通訊員 馬麗
一張張稚嫩的面龐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一個個挺拔的身姿舞動著童年的激情……5月31日晚,亮相國家大劇院歌劇院舞臺的演員不是國際巨星,也非藝術大師,而是1500多名青少年兒童。他們齊聚藝術的殿堂,以一場“我和祖國一起成長”——2019年“六一”國際兒童節主題演出活動歡慶節日。

“六一”兒童節前夕,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南關學校的師生在學校操場舉行校園文化藝術節。王將攝/光明圖片
演出分為“家”“國”“天下”三個篇章,集歌唱、舞蹈、戲曲、戲劇、多媒體于一體,以校園為故事發生的主要場景,通過對話和時空穿越等多種形式拓展表演空間,以孩子們的變化反映時代的變遷,將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六一”國際兒童節設立70周年、“一帶一路”等時代印記有機融合在情景表演中,潛移默化、寓教于樂,啟發孩子們將自身成長融入祖國發展之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主辦方對演出盛況進行了全網絡高清同步直播,并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設立直播分會場,邀請觀眾免費觀看,將這場藝術精品傳遞給祖國各地的小朋友們,陪伴他們度過一個快樂的節日,讓孩子們感受到生活在偉大祖國懷抱里的幸福與快樂。
暖場序曲一響起,觀眾仿佛登上了時光飛船。編導別出心裁地將各個年代的經典兒歌重新編排,帶領大小觀眾們在耳熟能詳的歌聲中、在流光溢彩的歷史記憶中徜徉。與此同時,演員們裝扮成花朵、云彩、蝴蝶、燕子的模樣,與背著書包、畫板、溜冰鞋的孩子們在劇場中游走,和觀眾們熱情互動。正當所有人沉浸在充滿童真童趣的氣氛中時,一聲聲鼓樂響起,小演員從四面八方涌上舞臺,歌舞《快樂的節日》拉開了整場演出的序幕。
第一篇章“家——幸福成長”從一個忙碌的清晨開始,展現了孩子一天的生活內容。節目《美麗的街景——上學路上》通過逼真的舞臺布景讓學生們穿梭于車水馬龍的街道中,看著交通警察、環衛工人、快遞員、消防員等各行各業的人們奔忙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創作者試圖通過贊美辛勤的勞動者,為孩子們樹立學習榜樣,引導他們學會感恩和尊重。緊接著,情景表演《我們都是好朋友》和《鍋碗瓢盆狂想曲》以生動、夢幻的表現方式呈現了學校里孩子們學知識、交朋友、享受游戲和美食的快樂過程。而在戲曲節目《春日梨園花競開》里,花臉名家魏積軍和小演員老少搭配、共同演繹的戲曲選段《包公賠情》,一開唱就艷驚了四座。結尾處,魏積軍抱起小演員,說出“小嫂娘,該送你上學去……”的念白,更是逗得觀眾前仰后合。
如果說第一篇章著重表現了兒童的天真和美好,那么,第二篇章“國——責任擔當”則讓觀眾看到了少年的勤奮和思考。音舞詩畫節目《少年·中國》中,孩子們情感飽滿地朗誦著“我們是新中國新時代的孩子,學習是我們的主責主業,我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為民族的復興而努力”,為接下來的表演奠定了昂揚的基調。順著這種氣氛,觀眾好像隨情景表演《校園真好》的指引走進了一間寬敞的舞蹈教室,看到熱愛舞蹈的女孩終于鼓起勇氣,和同學們一起跳了起來;又來到了熱鬧的籃球場,觀看了一場緊張刺激的籃球比賽。大家的思緒剛剛在安靜的教室穩定下來,一場“有夢你就說出來”的主題隊會又開始了,同學們爭相訴說著自己的夢想。按照他們的講述,舞臺在不同的時空轉換——舞蹈《綠色的回響》表達了孩子們對綠水青山的向往和對環境保護的關注;《萬泉河》以充滿力與美的舞蹈將人類與自然之間緊密相連的關系詮釋得淋漓盡致;雙人舞《父與子》用富有情感和力量的舞姿向觀眾傳達著家庭成員之間的溫暖與愛;情景表演《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中,由周濤飾演的宋慶齡走上舞臺,向孩子們道出了自己的美好希冀,“你們就會像小樹苗一樣,長成大樹,聚成森林,成為祖國需要的有用之材”。這時,小舞者整齊劃一地舞動著紅旗,伴著行進管樂隊恢宏響亮的音樂走上舞臺,臺上臺下一齊唱響《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將現場的氣氛推至高潮。來自北京育才學校的小觀眾張潤琦激動地對記者說:“當這首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的旋律響起,我的身體就不由地舞動起來,眼眶也濕潤了……”
第三篇章“天下——科技筑夢”則將創作視野擴展到全世界,延伸至未來。先是濮存昕、林泰、任魯豫等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和孩子們以一首詩朗誦《我們的未來寫滿愛》表達出“愛讓地球變得更加美好”的理念。接著,校園當代舞《科技助力運載夢想》以芯片舞、機器人舞等充滿科技感和時代感的表現形式,展現我們對中國智造、科技興國的自信。加拿大華裔小歌手李成宇和宋慶齡基金會和平天使藝術團的小伙伴們一同演唱歌曲《相守地球》,道出了少年兒童為友誼歡呼、為和平歌唱的心聲。演出最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和學生們一起走上舞臺,在交響樂和民樂的伴奏下,帶來音樂情景詩畫《我愛你中國》。整個劇場的氛圍熱烈而溫暖,洋溢著濃濃的愛國情懷。很多小觀眾都站起身來,一邊跟唱,一邊鼓掌,久久不愿離去,其中就包括8歲的靳炎碩小朋友。他說:“演出真好看,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兒童節禮物!”
感動不只在臺前,也在幕后涌動。來自五湖四海的小演員們在緊張的排練演出中,不僅獲得了成長,也收獲了友誼。像四川涼山昭覺縣三岔河鄉中心校的彝族學生里來楊林和廈門火炬學校的彭棣就成了好朋友,彩排間歇總有說不完的話。這次演出的導演孟艷是來自教學一線的老師,常年實踐的經驗積累讓她十分了解孩子們的心理訴求。她在接受采訪時說:“演出的創意來自我們對孩子們內心世界的觀察。我試圖在表現童真童趣的同時,也真切地表達出孩子們的心聲。我希望這場演出不只能給小演員們帶來成長和友誼,也能為電視機前、網絡上的小觀眾們送去快樂,讓他們在快樂之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之中知道責任,在責任之中培養‘熱愛祖國、關心環境、團結友愛、珍愛和平’的意識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