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中國,
超過70%的在校大學生是
“家庭第一代大學生”。
成為家里第一個大學生,
意味著什么?
清華大學近日發布
短片《從一到無窮大》,
講述他們的故事。
做“第一個人”,意味著沒人能給你建議,
犯錯的概率高了,容錯的資本卻少了,
選什么專業、找什么工作、要成為怎樣的人,
一切都要自己去摸索、去挑戰、去征服;
薛其坤的“一”到“無窮”
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
當年就是一名“家庭第一代大學生”。
薛其坤,1963年出生于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
此刻作為頂尖科學家的他,
彼時卻只是齊魯大地上的一個放牛娃,
對于薛家,家里出了個大學生,
是破天荒頭一遭。
然而他的求學之路卻并不順利。
兩次考研失敗,數學和物理只得了39分;
但挫折沒有打倒他,
反而激發出他的斗志。

此后二十多年里,
他每天工作15個小時,
終于帶領團隊率先發現量子反?;魻栃?,
取得了諾貝爾獎級別的科研成果。
三戰考研,七年攻博,
他沒想到自己能在41歲
成為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院士之一。
大器晚成的他,
比其他人更明白從無到有的艱難。
他們都是“第一個”
薛其坤請來了一些清華同學。
他們看似有著不同的人生,
命運卻有著相似之處。

有的人,是1949年以來,
家鄉縣城中的第一個清華學生。
教育資源的匱乏,
讓他們的課程學習比別人更吃力;
但他們不僅用超人的意志縮短差距,
還年復一年地堅持支教。
在自己走出大山后,選擇投身教育,
改變更多人的命運;
有的人,是清華女籃的第一批隊員,
最初只有6個人,
常常連對抗訓練的人數都湊不齊。
但她們不怕失敗,一場一場拼下來,
獲得了兩屆CUBA總冠軍;
還將代表國家出戰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有的人,從小熱愛詩詞;
一身漢服,滿腹詩書,
在中國詩詞大會上驚艷全場;
其實她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師,
將詩詞的浪漫投入星空,
作為自己一生的志業;

有的人,在攻讀博士期間得知
中國芯片進口額連續十年超過石油后,
把國家需求和個人發展緊密結合,
至今奮斗在人工智能芯片研發領域;

所有偉大成功的背后,都要跨出第一步,
都要克服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
鼓足常人沒有的勇氣。
他們是各自家庭里的第一個,
也代表著中國無數家庭中的第一個。
1949-2019
這無數個“一”背后,
是中國高等教育的世紀跨越,
孕育著中國未來的無限希望。

從一到無窮大,我們在乎每一個“一”,
它不只是一個身份,一次突破,
一個選擇,一份事業。
每個“我”都應該成為自己真正的驕傲,
每個“我”都潛藏著無窮潛力,無盡未來。
成為大學生,
這比我們所能想象的,意味著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