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新疆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多式聯運中心看到,一批新疆產的番茄醬正進行裝箱作業,即將登上發往俄羅斯的中歐班列。
“每年經我們中心申報、查驗,由中歐班列運載發往國外的番茄醬至少有5萬噸?!睘豸斈君R國際陸港聯運公司副總經理鄭巍說,依靠不斷豐富的中歐班列線路,新疆已經成為“一帶一路”重要的貨物集散中心。
為提高貨物集散與運輸效率,陸港區正在加緊擴能,積極推進智慧陸港建設?!拔覀兇蛟斓闹悄軋稣酒脚_,實現了中歐班列運行體系跨國家、跨關區、跨場站、跨公司的無縫連通,目前已進入上線測試階段?!睋陆畤H陸港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周凱介紹,該智能場站平臺連通了中國、歐亞經濟聯盟和歐盟之間的海關鐵路信息系統,與哈薩克斯坦鐵路、俄羅斯鐵路、德國鐵路等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可以實時顯示境內外各趟班列的列車時刻表、貨物編號、艙位資源、空艙情況等信息。
“以前由于不掌握班列載貨情況,常常出現空艙運輸,浪費了鐵路運力,也拉高了運輸成本?!睘豸斈君R國際陸港區建設委員會專職副主任劉少華表示,智能場站平臺的上線有助于實現班列的集拼集運,“比如一列從成都出發,經烏魯木齊到達荷蘭蒂爾堡的班列有8個空艙,原來就只能空著運往蒂爾堡,現在我們通過智能場站平臺掌握了班列載貨信息,就可以在烏魯木齊提前集結貨物,補上8個空艙,搭乘這趟順風車去往蒂爾堡,大大節省了運輸成本。”
不斷降低的運輸成本,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西行貨物在此集結。截至目前,陸港區已累計開行中歐班列——新疆西行國際貨運班列2500余列,班列線路從最初設計的4條擴展到如今的20條,通達中亞及歐洲18個國家、25個城市,形成了多點多向的運輸格局。
不斷上升的運貨量對海關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向西500公里是阿拉山口口岸,在此通行的中歐班列數量占全國總量的近七成。
“從2011年3月開出第一列中歐班列至今,從每周1列到每天7列,我們這里通行的班列已經突破9500列。”阿拉山口海關關長王傳杰告訴記者,在班列運力不斷提升、進出口需求日趨旺盛的拉動下,近年來,阿拉山口口岸的過貨量呈現“井噴式”增長。
阿拉山口海關對通關環節進行了多輪優化,開辟了中歐班列“綠色通道”,實行“白+黑”輪轉作業模式,工作時間優先驗放、非工作時間預約驗放,夜間隨到隨放。
長期從事報關代理工作的張俠飛正為80輛保時捷辦理通關手續。他告訴記者,這80輛保時捷搭乘渝新歐線從波蘭發往重慶,算上報關時間,全程不會超過兩個星期。“在這里通關,運距短、運費低、用時少,我今天下午來辦理手續,明天就能放行,就算是周末和節假日,海關也有工作人員值班。”張俠飛說。
不斷優化場站建設、口岸通關、貨物集結與運輸能力,讓中歐班列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開出了“加速度”,推動新疆變成向西開放的前沿,為國內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好。
在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的阿拉山口振德紡織有限公司里,200余臺高速噴氣織機隆隆作響,為公司帶來1.5億元年產值?!斑@批機器全部從德國進口,通過中歐班列直接進入綜保區工廠,只用了11天,如果走海運,至少得用45天?!惫究偨浝砬厮上楦嬖V記者。
對振德公司而言,在阿拉山口綜保區創企建廠的優勢不止于此?!拔覀兊脑厦藁ú少徲谙噜彽闹衼唶?,質優價廉。原料通過中歐班列運回來,產品也可以通過中歐班列直接發往國外,運輸消耗低,還不用找代理公司辦理通關?!鼻厮上楸硎?。
“對我們來說,中歐班列不僅是一段鐵軌、一列火車,它通向的是廣闊的國際市場,帶來的是共同的發展與繁榮?!鼻厮上檎f。(經濟日報記者 曾詩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