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
張永進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4師一牧場工作了40多年,他先后當過獸醫、衛生員、連長、政法辦主任等職務。因為辦事公道,脾氣好,再難的事經他出面,大家都會喜笑顏開,所以他被當地的各族民眾親切地稱作“喜喜連長”。
2019年6月16日,退休后的張永進再一次回到牧場,受到熱烈歡迎。
【解說】
張永進當衛生員時,他親手接生的少數民族孩子就有150多個,為牧民們看病累計超過2000人。牧民薩依普·加瑪麗家的孩子就是張永進接生的。
【同期】一牧場牧民薩依普·加瑪麗
我的兒子和女兒在張連長的幫助下接生的。我生女兒的人時候河水發得特別大。張連長頂著風險騎著毛驢過河壩幫我接生孩子,感謝張連長。
【解說】
牧區的牧民們最大的困難就是缺醫少藥,由于看病路途遙遠,牧民在昆侖山上放牧時生病了也得不到醫治。張永進當上衛生員后,只要牧民生病,不管是道路崎嶇還是大雪封山,他騎上毛驢就出發了。
【同期】“喜喜連長”張永進
這個腳里面全是雪凍得厚厚的雪,在路上走著覺得凍得疼,但是一到人家家里以后看到這種情況,早把自己腳凍得疼啊什么的都忘掉了,就想把這個人搶救好。
【解說】
兵團十四師一牧場三面環山,是兵團最偏遠的高寒山區牧場,牧工們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間草場遷徙放牧,少數民族牧工占到86%。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只上過兩年學的張永進,和當地同胞同吃同住,練就了一口流利的維吾爾語。
【同期】“喜喜連長”張永進
我就跟那個民族同志交流。他說你是什么民族,我說你認為呢?他說根據看你臉色嘛像漢族,根據你說話的語言的這個交流,他說你是維吾爾族人。為啥呢,就是因為我跟維吾爾族同志長期地在一塊啊,說話的這個音調啊他們分辨不出來的。
【解說】
在一牧場工作的40多年中張永進經常為困難群眾分憂解難,資助少數民族孩子上學、幫孤寡老人繳納養老金、為牧民修建羊圈。這樣的小事張永進見到一件做一件。通過真心與當地少數民族民眾交往,辦好事,辦實事,張永進在當地樹立了很高的威信。
【同期】兵團十四師一牧場司法所副所長劉曉勤
我就問他,我說老師啊這是為什么?他說這就是一種信任。后面慢慢的我和他經常到基層連隊里去,看到那些老百姓一見到他嘛就特別熱情那種。拉著他的手讓他到房間里坐一坐。
【解說】
由于張永進辦事公道有威信,每次牧民之間發生矛盾糾紛,都是他去調解。幾十年來,張永進共協調解決各類矛盾糾紛有700多起。奴兒鄉的農牧干事托乎提巴拉提·西地克對張永進解決草場糾紛的事情記憶深刻。
【同期】奴爾鄉原畜牧干事托乎提巴拉提·西地克
哪個草場是兵團的,哪個草場是地方的(分不清)。我們的牧工經常吵架啦。吵架的時候我們解決了,(張永進說)畜牧的問題是第二個問題,民族團結是第一個問題。草場的草(吃完了)還會長起來,沒問題。(后來)地方和兵團的牧工的關系也好起來了。我們產羔的時候草不夠,他們牧工給我們草場。(他們)羊剪毛的時候,我們老百姓就幫忙剪羊毛去了。
【解說】
張永進曾有七次機會去條件更好的地方任職,但因為放心不下牧場的人和事兒,他一直沒有離開。30多年來張永進與家人聚少離多,對孩子感覺虧欠。但在一次次幫助他人之后,他也收獲了更多的快樂。
【同期】“喜喜連長”張永進
我這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 對兩個娃娃 對家人這種照顧上 確確實實虧待他們了。這是我我最大的一個遺憾就說是。
【同期】記者
那您把照顧他們的時間都照顧了誰?
【同期】“喜喜連長”張永進
那就是照顧身邊的群眾了。
【同期】記者
您覺得值得嗎?
【同期】“喜喜連長”張永進
我覺得應該是值得。因為我們是在做一些能夠幫助別人的事了嘛,讓別人能夠幸福別人能夠高興。家庭就是兩三個人,但是我幫助了這么多人,讓這么多人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他們開心我就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