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來之不易的沉甸甸答卷
——2018湖北邁向高質量發展述評之一
還有4天,就將迎來2019年的陽光。
此時,全省上下依舊拼搏趕超,勢頭不減——
12月26日的1分鐘內,全省創造GDP超過700萬元,武漢新港吞吐2.9個標準集裝箱,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吸納注冊資本25.9萬元。
10天前的全省11月經濟形勢調度會傳出信息,今年以來我省經濟穩中向好,實現年初確定的7.5%的增長目標毫無懸念,并有望取得更好成績。
超出預期!
風雨兼程,步履堅實。高質量發展的元年,湖北,交出一份來之不易、沉甸甸的答卷!
矛盾困難中,實現“意外”
2018年,困難、挑戰前所未有,疊加來襲。
這一年,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貿易摩擦加劇、外部發展環境不確定性上升,國內資本市場下跌。
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上,湖北也遭遇了轉型之痛。
支柱產業深度調整——
過去的工業“帶頭大哥”汽車等行業增速下滑。今年以來,全國車市遇冷,我省汽車產業增速11月當月同比下降2.9%,連續3個月負增長。
省經信廳人士介紹,我省規上汽車工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的比重為13%左右,是工業第一大支柱。汽車產業風云突變,對穩工業、穩增長帶來巨大挑戰。
要素保障問題重重——
融資難融資貴仍未得到根本緩解。省統計局對10個市州330家小微企業開展融資情況專項調查,結果顯示:近四成企業存在資金短缺,55.5%的企業反映存在融資難問題;申請銀行貸款的小微企業中,只有9.7%能滿額貸到,38.9%的企業空手而歸。光谷一家電氣公司年銷售額1000萬元,由于找不到抵押物,總經理只有把個人住房抵押貸款100萬元救急,利率還上浮了50%。
砂石等大宗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從去年起,砂子開始漲價,今年漲得更快,最“瘋狂”的時候一天一個價,成為橫在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項目面前新的“攔路虎”。
外部環境變化——
中美貿易摩擦,市場不確定性增加。身處全球化時代,我省部分企業也受到波及。
不畏浮云遮望眼。面對困難交織,清醒研判形勢。湖北以新發展理念領航,牢牢抓住三大攻堅戰、高質量發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等突破口,始終讓經濟大船平穩向前。
面對矛盾重疊,湖北攻堅克難,敢打硬仗。落實中央“穩中求進”方針,我省緊扣實際找準短板,果斷出手,持續出臺各項經濟新政策、新措施達50余條,數量之多、力度之大近年來少見,2018年成為印跡鮮明的“措施年”。
面對下行壓力,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擔當作為,拼搏趕超。
超出預期,“意外”開始發生!
7.6%!一季度,我省經濟一改往年低開之勢,響亮開局。
上半年7.8%、前三季7.9%,我省GDP增速一路上揚,逐季提速,扭轉了近些年來經濟形勢持續單向下行趨勢。
至此,我省經濟增速已連續7個季度保持在7.5%至8%區間。這種“穩”的態勢,成為我省經濟極為明顯的特征之一。
動能轉換中,拼出新圖景
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成色如何?
發展質量高不高,既要從宏觀處看“水”,也要在微觀處看“魚”。“攀紅外科技巔峰,鑄中華國防利劍。”東湖高新區的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總部門口,兩行大字格外醒目。
一片指甲大小的芯片,“是一片有故事的芯片”。高德紅外董事長黃立說,為了這片“中國紅外芯”,公司投入逾20億元,300余名科研人員歷時8年才研發成功,并擁有量產、迭代能力,國內一流、國際先進。
人們感嘆:這才是核心競爭力!
高質量發展元年,一系列積極變化“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汽車、煙草等傳統支柱產業下滑,新興產能努力“補位”。前11月,新增企業1128家,累計產值增長213%,拉動全省工業總產值增長1.7個百分點。
眾人拾柴火焰高。區域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正在改善。“一主”武漢輻射力更強,“兩副”觸底反彈,17個市州近一半增速高于全省。
財政收入質效提升。前三季度,全省地方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達75.1%,同比提高5.2個百分點。
工業企業更“賺錢”了。1至10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1.6%,環比加快0.7個百分點,主營收入利潤率升至6.2%,同比提升0.5個百分點。
經濟“含綠量”提升,環境顏值更好。1至11月,13個列入國家考核重點城市天氣優良天數比例為78.4%,PM10和PM2.5累計濃度同比分別減少6.6%和10.2%。
今天的投資,明天的GDP。1至11月,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9%,連續5個月回升,始終保持在目標值之上。其中民間投資、高技術投資、技改投資分別增長9.6%、14.9%、17.6%。
再看消費。1至11月,全省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509.61億元,增長10.9%;前11個月,我省進出口總值3205.1億元,超過去年全年,同比增長12.9%,高于全國平均增速1.8個百分點。
推動質量變革,供給端的優質產品更多了——
興發集團新材料產業園區內,年產2萬噸的電子級四甲基氫氧化銨生產車間開始調試設備,春節后可正式投產。“該產品是顯影液的主要成分,廣泛應用于集成電路、顯示面板等領域。”項目現場負責人彭飛說,興發布局微電子新材料,產業鏈高端化,過去化工“低端產品論噸賣”的尷尬已成歷史。
建造了2600余座大橋的中鐵大橋局,10月份在北京拿下我國質量領域最高榮譽——中國質量獎,實現了我省該獎項零的突破。
推動動力變革,引領性的企業和項目更多了——
一批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的項目紛紛落地、釋放產能,展現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20.8%,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升至9.7%。謀劃10年的“芯屏端網”戰略產業集群格局正式形成,開始進入收獲期;繼去年11月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獲批在漢落戶后,國家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創新中心今年10月在漢啟動,我國首個工業互聯網頂級節點11月在漢開通,制造業大省湖北,爭分奪秒搶灘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大潮。
推動效率變革,投入產出比更高了——
企業成本降了。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今年簽下3.25億千瓦時電力直接交易訂單。“2017年通過直接交易節約用電成本1247萬元。今年交易規模擴大,這是為企業減負的實事。”負責人胡偉說。“立起來”的開發區,讓體現效率轉變的投入產出比寫出新故事。35層的平安金融中心大廈一年納稅超過14億元。據不完全統計,在武漢中心城區稅收億元樓已有43座,整體納稅超過百億元。
一系列數據、現象,正在拼出這樣的新圖景:“新”的動能正在成長,高質量發展的路上,湖北篤定前行。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廖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