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青報評論員曹林的一篇《政務歸政務,媒體歸媒體,多數政務新媒體都該關停》的微信推文刷屏了荊楚君的朋友圈。

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發文表示糾偏絕不意味著徹底顛覆,不完全贊同文中觀點;另一些飽受流量之苦的政務新媒體運營者則紛紛留言點贊。


那么這篇文章為何引起如此多的關注?它產生的制度背景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些制度?這些制度又意味著什么呢?
據新華社報道,2018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政務新媒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要求不斷強化發布、傳播、互動、引導、辦事等功能,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便捷實用的移動服務。并提出對功能相近、用戶關注度和利用率低的政務新媒體要清理整合。
隨后,今年4月,國務院又印發《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檢查指標》和《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監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標》,對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的運行和考核制定了嚴格標準。
這幾個消息非常重磅。因為這表明,高層已經看到了部分政務新媒體價值取向出現偏差,這幾條制度意見,表明高層對“追求點擊量,強調關注度,對政務新媒體過多地賦能,反而弱化了其最根本的任務和最本質的功能”的做法是絕不容忍的,必須糾偏。
那么,最新公布的對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的運行和考核的“指標”是什么呢?
國務院文件中說得很清楚了:政務新媒體管理,內容是否安全、是否及時發布更新、與網民是否形成有效互動則成為考核的“單項否決”指標。直白地說,政務新媒體們未來將不用再費盡心思、絞盡腦汁地蹭熱點、追流量,只需“本本分分”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讓網民滿意即可。
國務院為什么要推行這項制度?答案很明確。
近幾年,隨著網絡瞬息萬變,政務新媒體在與自媒體等競速發展時,也出現了飚離“服務”軌跡的現象。比如,一些賬號盲目追求“10萬+”,卻連最基本的信息發布都沒做到位;一些賬號只顧撒嬌賣萌,對網友提出的實際問題卻視而不見;還有一些賬號坐擁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粉絲,但疏于打理,閱讀量和網友互動寥寥無幾……凡此種種,讓政務新媒體嚴重走形變味。
所以,中央決定正本清源,為政務新媒體減負松綁,推動其工作脫虛向實,更好地為廣大網民服務。說直白一點,就是政務新媒體飚離“服務”軌跡,實際是人民情懷的缺位,如今這個苗頭是該掐斷了。
那么,這次的制度出臺有什么信號呢?意味著什么呢?
在荊楚君(ID:cnhubeigw)看來,意味著有三點:
第一,中央不支持政務新媒體脫離便民軌跡的做法,決定清理“功能定位不清晰、信息發布不嚴謹、互動服務不實用、監督管理不到位”等問題。
比如,廣東省茂名市代管的縣級市信宜市政府辦公室近日就發布了《關于關停注銷我市政府部門及鎮級政府政務新媒體的通知》,包括信宜市合水鎮人民政府所屬微信公眾號“好客合水”等在內的信宜市政府部門及鎮級政府政務新媒體近日集中關停注銷。
不僅茂名市,廣東省江門、河源等地級市均出現了類似茂名市的縣級政府部門及鄉鎮(街道)政務新媒體關停潮。
第二,未來政務新媒體平臺的定位將更加聚焦“便民”,內容將更加理性、專業。
過往,有的政務移動客戶端內容長期不更新、功能不可用,公眾評分和下載量較低;有的政務微博、微信公眾號對群眾的投訴、咨詢等回復敷衍了事,甚至從不回復。據此前統計數據,政務機構官方微博僵尸賬號達61396個,占總微博數的45%。
可以想見,像這類長期停更功能失效的政務新媒體,未來將“絕跡”。與之相反,一批更加權威的信息發布和解讀回應平臺、更加便捷的政民互動和辦事服務平臺將產生,利企便民、亮點紛呈、人民滿意的“指尖上的網上政府”將成為政務新媒體平臺未來共同的努力方向。
第三,未來蹭流量、抖機靈、任性發聲的政務新媒體平臺將付出代價。
比如2017年12月,湖南省永州市文明辦工作人員周某擅自用該辦官方微博“文明永州”為某嘻哈明星“打call”,引發網友關注與熱議。2018年,永州市文明辦發布通報稱,針對周某違規使用單位官方微博的行為進行了嚴肅批評教育和誡勉談話,已責成其寫出深刻書面檢討。
像這類不顧官方媒體形象,過度參與明星八卦話題討論,儼然成為“娛記”的政務新媒體操作,未來都將受到懲處。
那么政務新媒體未來應該怎么走呢?
荊楚君認為,一些優秀政務新媒體平臺的運營者的經驗可供參考。
今年4月,湖北省人民檢察院官方微信“鄂檢在線”被評選為“湖北十佳政務微信”。據介紹,“鄂檢在線”是全國最早開通的省級檢察院官方微信公眾號,秉承“弘揚檢察主旋律,傳遞法治正能量“的理念,目前已發布近萬篇原創湖北檢察新聞。同期被評為“湖北十佳政務微信”的“枝江發布”,自2015年2月上線運行以來,立足權威發布、關注民生、服務社會、展示形象的定位,積極傳播新時代的正能量,累計推送信息1500余篇,總閱讀量接近3000萬,擁有粉絲30萬。有效提升了主流意識的傳播力、黨政機關的公信力、服務百姓的影響力。
可見,不用刻意取悅流量和熱點,政務新媒體也是可以辦好的。
近年來,人民群眾上網已經由過去的“獵奇”轉向關注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甚至出現了“政務網絡依賴癥”,包括買房前,也要先看看國家對樓市、地產的最新動態,決定什么時候買合適,買在哪里更保值等等。政務新媒體已經成為群眾生產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所以,“定位要清晰,服務須實用”必須成為政務新媒體的共識。
須知,
一切的虛華,
唯有回歸本質功能定位,
才能真正贏得民心、
迎來長遠的發展!
來源:荊楚網
作者:沈素芬
出品:荊楚網(湖北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