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 (記者胡蔓、通訊員杜巍巍、任藝萱)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后,一定會表現為發熱和呼吸系統癥狀嗎?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研究組1月24日發布《高度重視非呼吸系統的首發癥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019-nCOV)患者的識別與防護》,提醒醫護人員及公眾,高度警惕以非呼吸系統癥狀為首發癥狀的隱形傳染源。
權威部門發布的《關于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的通知》指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表現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表現。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等多學科在診治新冠肺炎過程中,迄今已發現多個“不典型”病例。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于紅剛教授介紹了一個“非典型”病例。45歲男性因腹瀉3天到消化科門診就診,醫生反復詢問病史,確認其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接觸史,但無明顯發熱及相關呼吸系統癥狀。接診醫生考慮正處于疫情發展期 且有明確接觸史,與患者充分溝通后行胸部CT。結果提示:雙肺多發片狀磨玻璃樣影,咽拭子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顯示陽性,最終診斷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I科主任陳國忠教授介紹,在上述臨床病例中,患者就診時并無發燒、咳嗽等呼吸系統典型癥狀,僅以與疑診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接觸后,新近出現的消化系統癥狀為首發表現:如輕度納差、乏力、精神差、惡心嘔吐、腹瀉等;以神經系統癥狀為首發表現:如頭痛;以心血管系統癥狀為首發表現:如心慌、胸悶等;以眼科癥狀為首發表現:如結膜炎;僅有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該結果高度警示醫護人員及公眾,要進一步應加強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發病癥狀認識,同時更要加強識別與防護。專家提醒,上述以非呼吸系統為首發表現的患者,易至相關科室就診(如消化內科、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等),特別是消化內科接診患者較多。由于這部分患者缺乏明顯的特異性臨床表現,明顯增加了診斷難度,容易造成漏診或者誤診,更增加傳染的機會。
該結果也同時警示,由于無發熱和呼吸系統癥狀,患者很容易自己忽視。由于在潛伏期內的患者也存在傳染性,在疾病發作前后傳染性將會增強,因此這類“非典型”患者也會是非常重要的隱性傳染源,需強化自我隔離。
研究組特別提醒,醫護人員應更加詳細地對患者的病史進行詢問,特別是對于有疑診或確診患者的接觸史、近兩周內是否出現發熱的病史。同時對此類“不典型”病例,及時進行血常規、呼吸道病原學檢測,有條件情況下行胸部CT的檢查。同時應與患者及家屬進行充分的溝通。若提示異常,則應進一步完善冠狀病毒的檢測。研究組特別強調,疫情時期不建議對患者進行肺部X光胸片檢查,因為胸片對早期滲出性病變不能夠發現,極易導致漏診。
根據此項結果,研究組提醒,由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部分病人無發熱等明顯癥狀,醫務人員必須充分提高對納差、乏力、肌肉酸痛(包括輕微酸痛)和精神稍差患者的警惕,及時進行相關排查。一線門診醫務人員,包括急診、發熱門診、專科門診必須強化防護和診斷意識,切實做好自我防護。避免醫護人員感染,也將減少其他就診患者的暴露風險。
對于公眾來說,更要意識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是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關鍵。日常要進一步提高防護意識,外出一定要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特別強調減少家庭聚會;勤洗手洗臉,對于手機、公共電腦鍵盤要注意定時定期消毒;學會正確的咳嗽和打噴嚏方式,嚴禁隨地吐痰;對于使用過的口罩不要隨意亂扔,放入垃圾袋封口處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