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2月8日訊(記者吳昌華 通訊員王傳宗 李昌林 張錚 師二洋 楊槐柳)武漢市江漢區漢興街常二社區是一個老舊小區,居民以老年人居多,租住著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的不少商戶。漢興街派出所民警劉曉鐘,擔負起發現、轉運疑似病患的職責,每天穿戴好全套防護裝備,走進社區,測體溫、消毒……
“常二社區的居民朋友們,我們社區有15棟樓有發熱病人。請大家做好防護措施,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門。”距離社區門口還很遠,記者就聽到了大喇叭里循環播放的錄音。
兩天前,社區有一名82歲的疑似病患昏迷,轉運過程中,劉曉鐘在副所長鄭龍和一名輔警的幫助下,用一把椅子將他抬下樓。
“當時他已經癱軟了,當我們把他抬起來的時候,他的頭往旁邊一歪,直接靠在了我的頭上。”劉曉鐘回憶。因為怕老人掉下椅子,劉曉鐘就用頭頂著老人的身體,一直保持著這個姿勢將其抬下樓,扶上轉運警車,送到醫院。
從病患的床到醫院的床
“老劉,上防護裝備,準備出發轉運一名疑似病患!鄭所帶你們去。”2月3日16時許,正在待命的劉曉鐘接到所里的指令。
鄭龍介紹,在1月29日武漢市部署集中轉運疑似病患之前,漢興街派出所就持續接到疑似病患求助,因此所里安排了6名民警和6名輔警專司轉運疑似病患任務,“負責路面巡控的劉曉鐘第一個報了名。”
幾分鐘后,劉曉鐘在福星公寓10樓的一戶人家見到了疑似病患。
“我們去的時候,老人躺在床上,已經昏迷癱軟。”劉曉鐘說,因為沒有擔架,鄭所長想背他下樓,但嘗試了幾次都失敗了,“老人一直往下滑,根本背不住。”
“把他放在椅子上抬下去吧。”隨后,大家幫家屬把老人的衣服穿好,架到一把椅子上,然后抬了起來。
剛出門口,老人的身體往旁邊一歪,從椅子上滑了下來。扶上去、抬起來、往前走,老人又要往旁邊倒。
雙手抬著椅子的劉曉鐘用頭頂住老人的頭,總算沒讓他掉下去。
“快!快!快!我就保持這個姿勢不動,咱們快點把他抬上警車!”電梯里,老劉歪頭頂住老人,對其他兩名戰友說。
20分鐘后,轉運警車到達指定醫院。醫院里人來人往,醫生在病區忙碌著。
“當時老人已經嚴重昏迷,情況十分嚴重。”劉曉鐘說。
顧不上等候醫生支援,劉曉鐘架起他的雙臂,把他往醫院病房送。
“人昏迷之后實在太重了。100米的距離,我休息了三次,每次都把他靠在我的腿上,以免他滑到地上。”等把老人放到病床上,劉曉鐘發現自己防護服里的衣服全濕透了。
從旅社門口到自己家門口
2月5日下午,在執行完又一次轉運任務回到所里后,劉曉鐘脫下防護服、消毒完畢,步履蹣跚地走回距離派出所500米的一家旅社。
“我們在這里為專司病患轉運任務的民警和輔警安排了12個房間,方便隔離也方便隨時出警。”黃亮說。
“回來還得繼續給衣服消毒。”走進房間,劉曉鐘拿出臉盆把出警穿過的衣服浸泡到消毒液里。
“每隔兩天,我把衣服送回家,讓老婆幫我清洗一下,順便把干凈衣服再帶回來。”半小時后,劉曉鐘從消毒液里把衣服拿出來裝進塑料袋里,騎著電動自行車送回家。
“咚、咚、咚”三聲敲門聲后,門里面傳來愛人和孩子的聲音:“回來了啊?這兩天怎么樣?”
“沒事,挺好的。我把臟衣服放在門口了啊。”
“好的。干凈衣服在門口的袋子里。你自己千萬小心啊。”
取了衣服,劉曉鐘轉身下樓。抬起頭,自家窗口是兒子和愛人盼望和擔心的目光。“我從封城就再沒回過家,怕自己傳染他們。沒事的時候就和他們微信視頻聊天。”劉曉鐘說。
從每天第一次出警到全天每一次出警
“目前民警的情緒怎么樣?壓力大嗎?”
“畢竟病毒的傳染性很強,一開始大家壓力還是挺大的。”2月5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所長黃亮眼睛充滿血絲。
“怎么緩解大家的壓力?”
“一是提高認識,讓大家科學對待疫情;二是要領導帶頭,遇到危險,領導、黨員沖在前面。”
這段時間,漢興街派出所每天的第一起警情必定是所領導帶隊出,“從早上就給大家吃‘定心丸’。”除此之外,每次病患的轉運必定由所領導帶隊,所領導沖在第一線是所里不成文的規定。
“領導都沖在前面了,我們遇到警情都沒有二話。干唄!”入警前,劉曉鐘是一名空降兵,軍旅生涯賦予他的血性和奉獻精神一直激勵著他。
剛說幾句,鄭龍和劉曉鐘接到電臺指令,迅速登上警車,又去執行下一次轉運任務了。
兩人沖我們擺擺手說:“要出任務了。你們一定注意安全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