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小萍 通訊員 徐宏 楊保華
他們人人身兼多職:戰斗員、調解員、服務員、心理輔導員……
他們是方艙醫院值守民警。
高峰時,全省共有1200余名警力24小時輪流駐守16家方艙醫院,全力保障“生命之舟”安全有序。
在方艙值守的一個多月里,民警們有著怎樣的經歷?得到了怎樣的評價?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跟蹤采訪。
穿著防護服,考驗體能也檢驗耐心
3月5日下午,武漢全民健身中心方艙醫院。
記者視頻聯通武漢市公安局江岸區分局戰“疫”突擊隊隊員龐飛,他剛出艙,拿到盒飯。
龐飛梳理了他當天的行程表:凌晨5時10分,起床,上衛生間;6時,和5位戰友下樓,穿戴好防護裝備。7時,進方艙,13時出艙,14時吃上當日的第一餐。
方艙醫院,是生命之舟,也是生死戰場。白衣天使需要守護,醫院秩序需要維持,公安民警不得不逆行向前,確保方艙安全。
而能保護民警的,只有笨重的防護服。
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堅守6個小時,對民警的身體是巨大考驗。
“負責凌晨1時至7時執勤的民警,其實是徹夜不能睡,好多同事第二天出來一句話都不說,只想躺下睡覺。”突擊隊負責人許奎說,“我們靠意志力堅持,決不會退縮。”
許奎率領的戰“疫”突擊隊15名民警、48名輔警自2月12日開始在方艙執勤,住隔離酒店,一直未回家。因為身處方艙,即使等到休艙,他們仍然要繼續隔離。
全能“選手”,角色隨著患者需要轉換
封閉的方艙就是個小社會,吃喝拉撒、矛盾糾紛、人情冷暖在這里都有。
“不能寒了患者的心,更不能因患者吵鬧讓援鄂醫護人員寒心。”為此,除了醫護人員的活外,方艙警察什么活兒都干。
他們當起戰斗員、調解員、服務員、心理輔導員,角色隨著需要轉換。
患者反映,艙里燈光太亮睡不著,民警去調。
半夜病人要挪床位,民警去搬。
援鄂醫生、護士聽不懂武漢方言,民警們自覺當起翻譯官。
醫護人員和病患很快都知道,有困難,找警察。
“警察在,不會發生大矛盾。”“公安民警進方艙值守,我們工作更安心。”患者和醫護人員紛紛在方艙愛心墻上留言。
武漢市公安局東西湖區分局民警張敬畏,堅守至3月8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休艙。期間,醫護人員忙不過來,張敬畏主動扛氧氣罐,換飲用水桶,收拾垃圾,一忙就是一身汗。
方艙警察除了維持治安,還要協助醫護人員分發飯菜、生活物資,給情緒不穩定的病人做思想工作,征集病人和家屬的意見向醫護人員反饋。
沖鋒在前,他們是病人更是戰士
戰“疫”一線,湖北省公安廳高警總隊民警金穎不幸感染新冠肺炎,2月7日進入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治療。
入方艙三天后,金穎加入醫院東區臨時黨支部,以志愿者身份協助醫護人員為病友發放餐食、藥品,組織調解矛盾糾紛。
“方艙醫院不僅是醫院,也是患者臨時的‘家’。”金穎積極引導大媽們跳舞健身,組織大叔們集體唱卡拉OK,協助編排《我和我的祖國》快閃舞。
在醫護人員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方艙醫院的氣氛越來越輕松活躍。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湖北有400余名民輔警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其中很多人進入方艙醫院接受治療。
他們,是病人,也是戰士,一邊接受治療,一邊主動承擔起服務病友、秩序維護等工作,將人民警察的職責延伸到方艙的每一個角落。
武漢市公安局洪山區分局交通大隊民警張兵,治療期間提出將病區分區管理,由病友自我推薦擔任病區組長,參與日常藥物分發、食品分配。
這種管理模式被推廣到武漢多家方艙醫院。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