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形勢好轉,市民公證需求會越來越多,要及時關注處理。”
“社區防控、保供任務重,你們一定要做好防護,保重身體!”
……
3月20日上午,武漢市普仁醫院。49歲的周策躺在病床上,電話叮囑在社區抗“疫”一線的同事。
周策,武漢市鋼城公證處副主任。2月2日,他忍著百歲奶奶染病去世的悲痛,和同事們下沉到江漢區滿春街清芬社區開展社區防控。
3月6日,一線連續奮戰33天后,周策因勞累過度突發右側頸動脈閉塞,引起右眼失明。
周策倒下了,卻在8天后獲得一個讓他欣慰的消息:3月14日,清芬社區入列武漢市“無疫情社區”名單。
特別能戰斗
清芬社區毗鄰江漢區大夾街服裝市場,區域內多為開放式老舊小區,沒有圍墻,管理難度大。
該社區實住486戶、1373人,人員結構復雜。當時雖沒有實施全封閉管理,但形勢嚴峻:5人確診、6人疑似、8人發熱,疫情防控壓力大。
出入口值守測溫、“四類人員”排查、防疫宣傳、買菜送藥、運送生活物資……周策跟同事迅速投入戰斗,協助社區群干開展各項工作。
一套桌椅,就是他的戰場。
社區全封閉前有3個出入口,人員出入復雜,排查、測溫工作量大,周策和同事堅持值守,不管陰晴雨雪。硬隔離后,出入口只留一個,守好門更重要。
一次,一名男子來到卡口外稱,受朋友之托送點東西給社區居民,但忘記帶通行證。男子是附近另一社區工作人員,和社區書記很熟,但周策并不認識。
“我們只看證件,不認人。”周策這樣堅持,并提出可由他代送上門。最終,男子表示理解,沒能進門。
每天早上6點多出門,再驅車40多分鐘到社區,連續工作8小時以上才能回家。這是周策下沉社區一個多月的日常。
3月5日下午,周策在社區值守時突感身體不適。為不耽誤防疫工作,他仍堅持到下班才離開。
驅車回到青山,周策又趕回單位領了些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物資,準備次日帶給同事們。晚9時不到,他感覺很疲憊,簡單吃了碗泡面,沒洗漱就躺下休息了。3月6日6點多,無需鬧鐘,周策早早醒了。出發去社區前,他突感右眼視線模糊,且出現頭暈。
周策的弟弟聞訊趕到,緊急將其送到醫院。經診斷,他右側頸動脈閉塞引起右眼失明,且伴有腦梗,需入院治療。

總是沖在前
周策住院后,單位領導同事、親朋好友要前去探望,均被婉拒。這些人中,包括清芬社區黨委副書記胡耀輝。
“他是個說得少做得多的行動派。”胡耀輝稱,社區疫情防控形勢從嚴峻到穩定、再到“無疫情”,成績來之不易,以周策為代表的下沉黨員去得及時,承擔很多。
黨員沖在前,這是他的初心。
2月初,小區“四類人員”進入高發期,形勢復雜。一天,一位80歲的婆婆在家去世,家人找到社區辦死亡證明。
要聯系殯儀館,要配合街道衛生服務中心開展消殺……擔心社區忙不過來,周策二話不說,協助網格員向死者家屬了解、記錄相關信息。
留守清芬社區1000余人中,老人、殘疾人、低保等特殊人群超過三分之一。
一批愛心菜抵達社區,周策與同事上前卸貨、分裝。為了讓特殊人群盡快吃上新鮮菜,只帶一個口罩的周策決定,將菜逐一送到這些人家門口。
2月17日起,武漢開展為期三天的“拉網式大排查”。泰源輕紡城A棟4樓至28樓共有住戶408戶,是社區居住人口最多的樓棟。
周策主動攬下那里的逐戶詢問排查工作。他帶領同事從早到晚,堅持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提前一天完成任務。
1989年出生的馮文是周策的同事,也一起下沉。排查第一天,6名黨員分成兩個小組,逐一敲門排查。
周策搶先走到前面說:“不要擔心,我在前面敲門詢問,你們只需要在后面做記錄就好。”
“他就像大家長一樣保護我們這些年輕人。”馮文說,風險面前,周策總是沖在最前面。

困難自己扛
下沉社區一個多月,周策除了干好社區防疫工作,還要做好同事們的后勤保障。
一名同事出行困難,他每天接送其上下班。下沉期間,他不斷從單位搬運防護物資。6名黨員的午飯是個問題,他出面與社區溝通開證明,去周圍超市團購餐食。
疫情期間,公證處暫未復工,但線上業務咨詢、預約、申辦工作已開通 。為減少其他同事工作量,周策主動站出來,從社區下班后常趕回單位,以“零接觸”方式為網上申請無犯罪記錄出具公證書,解決當事人的燃眉之急。
有困難自己扛,他像頭老黃牛。
一同下沉的90后同事熊俊說,周策嘴上總說沒事兒,實際上他情況最特殊。
周策的母親70多歲,一個人住在武昌。即便是在社區下沉,他也隔三差五前去看望,為其籌措生活、醫藥物資,叮囑她少出門。
周策的妻子在青山區司法局工作。疫情發生后,她也根據安排到單位值班或到隔離點做服務。
夫妻二人都在戰“疫”一線,只好將15歲的兒子送到岳母家。兒子正處于“初升高”關鍵時期,周策下班后,通過電話督促兒子加強學習。(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夏中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