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倩倩 通訊員 雷華 鄭玲慧
在抗疫戰場,全省9萬多名環衛工人奮戰一線,以90%的到崗率,為人民群眾筑起了道道“防線”。
與白衣天使并肩作戰
1月25日大年初一,江漢區城管執法局的環衛工人滿彩美照常上班,準備清掃8.4公里長的中山大道。得知武漢市正組建第一支環衛志愿者突擊隊,她悄悄報了名。
當天夜里,她和同事在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清理出100多桶垃圾。
疫情發生后,江城不止一家醫院出現保潔人員緊缺,武漢各區城管部門第一時間響應,號召環衛工人逆行支援。
“33天,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3月14日下午,武漢城市職業學院隔離點關閉前的最后一車垃圾正被運往70公里外的垃圾場。負責保潔的洪山區城管執法局清掃三隊質檢員羅家莉,前腳踏入酒店準備自我隔離,又退了回來。“負責清運的兩名同事剛來不久,我跟著放心些。”
2月12日,羅家莉帶著15人的突擊隊跨進隔離點。三棟7層樓,600多個房間,打掃一趟,3個小時都不夠。沒有電梯,每天約1噸重的垃圾,他們一袋袋肩挑背扛到專用垃圾車上。戴著雙層橡膠手套,羅家莉每天手都是潮濕的,手指摔破已有二十多天,傷口還未愈合。
據統計,疫情期間,武漢市共有3.6萬名環衛工人奮戰在環境衛生保障一線,其中2400余名環衛突擊隊員深入定點醫院、方艙醫院、隔離點等“紅區”。
筑牢“橙色防線”
除疫情期間的應急任務外,日常環衛保潔、城市消殺、社區封控、志愿服務等工作,全省城管環衛系統絲毫不敢懈怠。
每天凌晨4點,荊門市掇刀區環衛局清運車師傅周道軍就要起床,開始清運10余個偏遠村場中型勾臂箱的生活垃圾。疫情期間農村生活垃圾量激增,各村場道路封閉,垃圾清運難上加難。周道軍每天至少要清運6趟,每趟清運約1.2噸,最遠要開到70公里以外的村場,為此,他不得不一再壓減自己的休息時間。
1月27日以來,鄂州市環衛局潔城處置有限公司日均處理生活垃圾600噸左右。經理龔波將每天垃圾處理時間,從疫情前的16小時延長到24小時,對進場車輛逐個計量消殺,對填埋場的工程機械、輔助車輛、計量室、辦公室等每日消毒3次,消殺工作量是平時的3倍。
據統計,疫情期間,我省全天作業環衛工人達9萬余人,全省日均生活垃圾清運量超過3.1萬噸,其中武漢市生活垃圾處理量6000噸,無害化處理率100%。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