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吳昌華 通訊員楊槐柳 孫遜)小張大學畢業后離開武漢去了廣東,沒想到接到武漢民警的電話,提醒她可能正在遭到電信詐騙。小張的確剛剛接到某個“客服”的電話,最后提供驗證碼時猶豫了一下,心里正在忐忑,武漢民警的來電讓她放下心來。昨日,記者了解到珞珈山街派出所民警跨省攔截電信詐騙的故事。
7月8日下午5時30分許,珞珈山街派出所接到武昌區公安分局反電詐中心的指令:該所轄區內一所大學畢業的小張可能遭遇電詐騙局。剛剛下班離開單位的社區民警朱慧萍立即返回所里,用派出所值班座機電話給小張打電話,幸運地接通了。朱慧萍立即表明身份,詢問小張有沒有遇到騙局、是否轉賬。
小張沒說兩句,便準備掛斷電話。朱慧萍在校園里的派出所工作20多年,對學校的情況非常熟悉,很快讓小張相信她的民警身份。小張說,確實有個可疑的事情。
原來,小張畢業后在廣東工作。當天下午3時40分許,她接到了一個自稱是某網購平臺“客服”的電話。“客服”表示,小張購買平臺的商品后,平臺工作人員失誤將其操作為平臺會員,而根據平臺規定,會員會被平臺定期扣除費用。如果要取消,小張必須提供銀行賬戶名、賬戶余額等個人信息并在手機上操作。
小張半信半疑,按照“客服”的要求一步步操作,直到需要輸入短信驗證碼這最后關鍵一步時,她猶豫了一下。“珞珈山街派出所的民警多次到學校來組織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凡是要求轉款、要求提供驗證碼的,都可能是騙局。這是當時強調又強調的‘知識點’。”于是,無論 “客服”怎樣催促,她果斷地終止了操作,掛斷了電話。盡管如此,她心里還是有些忐忑不安,萬一真的是所謂“客服”搞錯了,那自己不是每個月都要被平臺扣除會員費用?正巧此時朱警官的電話打來了,她終于確定自己是遭遇了騙子。
聽到千里之外的小張沒有“中招”,朱慧萍一顆懸著的心終于落地。她耐心地在電話里再次給小張介紹了常見的電信網絡詐騙騙局,同時還邀請她關注警方打防詐騙的微信公眾號,注意甄別最新騙局。小張也對民警朱慧萍的關心和細致表示由衷的感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