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日報訊(記者雷衎 通訊員胡喜珍 于海濤)“長江武漢段水質連續2年保持在II類,優于國家III類考核目標。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江豚再現。”3月1日,記者從武漢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武漢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打響3年來交出了一份生態“綠賬本”。
長江武漢段全長145公里,立足“大江大湖”特色,武漢扎實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三篇文章”,從2018年開始全面打響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
其中,完成建成區65個黑臭水體治理任務,健全常態化管理,水體水質、岸坡環境持續向好,達到了“水變清、岸變綠、景變美”的攻堅目標。
清理整頓長江、漢江沿線港口岸線資源,提升優化長江主軸核心區兩江四岸合法碼頭,整合、集并遷移碼頭103個,恢復自然岸線30余公里,實施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兩江四岸造林2.14萬畝,武漢露出最美水岸線。
嚴厲打擊非法采砂行為,3年來共組織聯合執法行動162次,出動執法人員17萬余人次,執法艇12000余艘次;取締長江、漢江堤外灘地369個砂碼頭,規范設立臨時砂石集散中心12個。
排查整治市政管網11000余公里,全市城鎮污水廠提檔升級工作全部完成,出水水質全部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城鎮污水處理能力超400萬噸/天,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
持續開展飲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我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100%。
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發布武漢府河濕地生物多樣性調查預評估結果。依托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駐點團隊,對以“三湖三河”為重點的水體進行問診、把脈,完成武漢市63個城區重點湖泊水生態調查。
此外,武漢在全國首創市域內跨區斷面水質考核獎懲和生態補償機制。通過強化生態保護責任,調動各區保水、治水積極性,形成共抓長江大保護的長效機制。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