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7年,武大查全性的建議,得到鄧小平同志當場采納——
恢復高考:國家與時代的一個拐點

一年一度的高考,是我國重要的人才選拔考試。圖為2020年7月7日,荊州中學考點。(視界網 黃志剛 攝)

查全性院士生前指著1977年全國科教工作座談會的合影,介紹當時的情況。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田悅 攝于2007年6月)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韓曉玲
下月7日,高考又將如期舉行。
40多年來,高考始終是我國最重要的全國性人才選拔考試。億萬莘莘學子正是通過這扇大門,相繼邁入高等教育殿堂,畢業后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材。
時間回溯到1977年夏天。我國高考制度的恢復,決策于當時召開的全國科教工作座談會。
一位湖北學者在那次座談會上的疾呼,推動了歷史的轉折。
查全性首倡恢復高考
新中國成立后,于1952年創建了全國統一的高考制度。1966年,高考廢止。1977年,高考恢復并延續至今。
恢復高考,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拐點,也是一段不可磨滅的時代記憶。時隔多年,世人仍然銘記著那歷史性的一幕——
1977年冬天,中國關閉了11年的高考考場再次打開大門,570萬名考生從山村、漁鄉、牧場、工廠、礦山、營房、課堂等奔向考場,加上1978年夏季的高考,兩季考生達到了1160萬人。
談起恢復高考,人們往往會提到一位湖北學者。他便是被譽為“倡導恢復高考第一人”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查全性。
1977年8月7日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匯編的第9期《科教工作座談會簡報》,約1200字,上面記載著改變上千萬人命運的一次發言:查全性首倡恢復高考。
那一年,查全性52歲,是武漢大學副教授。參加科教工作座談會之前,他對會議內容心中無數,并未做準備。但他在會上越說越激動,痛陳當時的招生制度有四大弊端:埋沒人才;卡了工農兵子弟;助長不正之風;嚴重影響中小學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今年招生還沒開始,就已經有人在請客、送禮,走后門。甚至小學生都知道,今后上大學不需要學文化,只要有個好爸爸。”他建議:“從今年開始就改進招生辦法。一定要當機立斷,今年能辦的就不要拖到明年去辦。”
就在座談會召開前夕,當年的全國高等學校招生會已經召開,1977年按照老辦法招生幾乎已成定局。但鄧小平同志認真聽完查全性的建議,在征求在場人的意見后,當場拍板:當年就恢復高考。
高考與時代同向同行
恢復高考,成為改革開放的第一聲響雷。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風,吹拂神州大地。
1977年、1978年考入大學的知識青年,日后多是改革開放的推動者和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即使當年參加高考的人大多數未能被錄取,然而“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人們深刻地感受到,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和公平競爭來改變命運,不再由出身和社會關系來決定。人們也清晰地感知到,嶄新的時代正在開啟。
恢復高考承載起公平與夢想,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2017年,在紀念恢復高考40周年之際,總計22冊、768萬字的“高考改革研究叢書”由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叢書主編、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教授便是1977年高考親歷者。他說:“1977年的高考,不僅是許多人命運的轉折點,而且成為一個國家與時代的轉折點。它是一段值得珍藏的歷史,是一種歷久彌新的記憶,是一個永留史冊的傳奇。”
同樣是在2017年,一家企業向武漢大學捐贈1977萬元,設立“查全性教授1977獎教金”。
“查先生的建議改變了一代人的命運。”該企業董事長熊曉鴿說,自己和合伙人都是通過1977年高考改變了人生命運,捐資設立獎教金是為了紀念和感恩這一歷史性建議,并鼓勵更多優秀教師潛心教書育人。
恢復高考,不僅改變了無數學子的命運,也改變了中國教育乃至整個中國社會的走向。
我國高等教育在恢復高考之后得到了迅速發展。以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為例,1978年,恢復高考后首屆本科生入校;1984年,開始招收研究生。經過多年發展,華中科技大學已是國內一流的重點大學。
40多年來,高考改革與時代同向同行。劉海峰認為,中國近幾十年來的經濟騰飛,窮源溯流,與高考制度的恢復和不斷改革密不可分。
2019年8月1日,95歲的查全性院士因病辭世。網友們紛紛留言,表達緬懷與紀念:“查老大膽諫言改變了千千萬萬學子的命運,也扶正了中國教育的方向。”“高考制度的恢復,改變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命運,對整個國家和民族來說也意味著復蘇與新生。”
湖北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
今年高考在即,不少大學生紛紛錄制視頻,為母校的學弟學妹們加油。看到這樣的情形,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級本科生梁珊珊感到很親切。
“雖然現在并不是‘一考定終身,但高考依然寄托著莘莘學子不負青春的誓言,承載著我們對未來的期望和夢想。”這名來自廣西南寧的壯族女孩說。2018年,她參加高考,考上該校少數民族預科班,次年就讀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去年在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梁珊珊所在的實踐隊結合“四史”學習教育開展社會實踐,她負責有關“改革開放史”的調研選題。查閱大量資料后,她認為恢復高考對推動改革開放起到了重要作用,便和隊員們圍繞這一主題開展了調研活動。
這次特殊的社會實踐,讓梁珊珊深入了解40多年前的往事,以不同的視角去觀察、思考自己和同齡人都親身經歷過的高考,對人生理想和價值追求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珍惜美好的青春韶華,志存高遠,奮發進取,為實現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無數像梁珊珊這樣的青年學子,正在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和追求。
國際上通常認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15%以下,為精英化教育階段;達到15%,進入大眾化階段;達到50%以上,進入普及化階段。我國的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走向普及教育。
湖北高等教育有長足發展,早已實現了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邁進的歷史性跨越,跨入普及化階段。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了解到,我省高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學科數量,均居全國前5位;8所高職院校入選全國“雙高”建設院校;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70%,全面進入普及化階段。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