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海外出口的影視劇業績在逐年增長,去年營銷收入是2000萬美元,今年有望突破3000萬美元。”華策影視集團創始人、總裁趙依芳昨天在中國電視產業高峰論壇上說。本屆上海電視節上啟動了“百年風華·視聽共享”全球播映活動,《山海情》《跨過鴨綠江》《在一起》等50部優秀電視作品將開啟在五大洲100多個國家的電視臺及新媒體平臺的展播。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好中國聲音,推動中國影視文化內容走出去,是全球觀眾的期待,也是中國電視人的責任。


更年輕 更走心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圍繞這一主題的電視作品很多,如何讓重大主題創作走近年輕人,破圈突圍,這是電視工作者思考的方向。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上海廣播電視臺將在6月中旬推出的《誕生在上海》8集全媒體系列短視頻,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在上海的輝煌革命歷程。此外,還有《我在“一大”修房子》這樣讓年輕觀眾感興趣的作品。上海還推出10集主題系列報道《不能忘卻的紀念》,深入挖掘上海龍華烈士陵園大量尚未公開的紅色資源,立體刻畫英烈形象,微博話題閱讀量近2.3億,全網傳播總量突破3億。除了節目的形式更貼近年輕人,在思想上也要與年輕觀眾同頻共振。如《這就是中國》即將推出“恰是百年風華——走進上海高校”的系列特別節目,請高校青年師生代表與張維為教授和嘉賓現場對話,激發年輕人對黨史學習的熱情。
“無論是重大的命題還是人間的煙火,創作動機只有站在最大多數老百姓的立場上,作品才會顯出溫暖的基調。”先后推出了《小別離》《小歡喜》《小舍得》《獵狐》《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一批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的檸萌影業董事長蘇曉說。


更專業 更國際
讓中國故事走出去,“最好的表達還是將現實生活中反映美好的溫暖故事打造成全球、全媒體觀眾最喜愛的精品電視劇,讓世界觀眾愛看。”趙依芳說。
要讓中國的故事在國際上傳播,趙依芳認為必須追求國際化、專業化的表達。“我們在講中國故事,同時也在講國際共同的視效,要關注到攝影、燈光、美術包括音樂各個環節,不斷地縮小與國際一流水平的距離,講究工匠精神,在制作上花更多的時間,達到更高標準。”趙依芳說,“中國影視文化走出去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還是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我們這代影視傳播的國際人才和隊伍基本上都是自學成才,所以下一步在這塊上,人才隊伍的建設非常重要。”
近年來,中國的影視作品在國際傳播上保持不斷的創新和突破,已經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原來是中國翻拍美國、韓國、日本的一些經典電視劇,現在,韓國把中國的《致單純的小美好》和《以家人之名》都進行翻拍,已經在Netflix播出,泰國也有很多人在翻拍中國的劇集,在越南、墨西哥、印度等國,也都有中國的優質電視劇正被國際化制作。
有了好的作品、好的口碑,中國的電視劇在海外市場上自然獲得了良好的回報,趙依芳說:“我們去年光在YouTube這個平臺上就有500萬美元的收入和700萬的粉絲。”這對于中國影視劇生產和海外市場的期待,是雙贏的局面。記者 吳翔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