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心中理解的主旋律是表達14億人共同的情感,是歷史對于現實的映照和關聯,是潤物細無聲的表達,是一個民族的傳承。” 第27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評委見面會昨天在滬舉行,評委之一、《理想照耀中國》導演傅東育提出了自己對于主旋律作品的看法。從入圍本屆白玉蘭獎的劇目中不難發現,主旋律和現實題材正逐漸成為時代創作的最強音。
本屆評委會主席劉進攜霍廷霄、梅一幀、于勝軍、劉湘晨、陶虹、佟大為、關玲、張蕾等評委悉數亮相。劉進曾執導《懸崖》《白鹿原》等優質現實題材劇集,他認為,好的現實題材作品應具備藝術性、思想性和時代性,以及與當下的“精神鏈接”。
“跟著哭,跟著笑”的“主旋律”,生動反映人民美好生活
今年提名作品中,《覺醒年代》《大江大河2》《山海情》等主旋律作品、紅色題材作品占據了半壁江山,深受年輕觀眾追捧,引發一波波追劇熱潮。這些劇目打破了以往觀眾對于“主旋律”的刻板印象,在編劇、導演、攝影、表演、美術設計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院長、本屆評委之一關玲表示,今年的幾部主旋律大劇,她都是被自己的學生推薦的。“關于‘主旋律’,過去有一些狹義的理解,但事實上能呈現生活中的美好的、能代表時代前進方向的作品,就是‘主旋律’作品。”關玲說。
說起近年來反映人民美好生活的作品,擔任評委的陶虹和佟大為都分別有影響力作品“傍身”,電視劇《小歡喜》《小舍得》鋪展當代中國家庭親子關系, “接地氣”的題材和表達獲得觀眾普遍認同。陶虹笑稱自己也經常“追劇”,“看劇的時候我就是一觀眾,跟著哭,跟著笑,跟著哭完,跟著笑完。人都是感性的,普通觀眾看劇的時候,好壞評判不在于說誰更資深或誰是新人,就是‘好不好看’這件事。”
“影視是非常綜合的藝術,”本屆評委之一、曾以《中國式關系》獲得白玉蘭最佳編劇獎的編劇張蕾說,“我非常欣慰能夠看到,有特別優秀的合作伙伴,把我們心中的世界變成一個超越自己想象的更精彩的世界。這屆作品讓我十分感佩,優秀的作品無論在哪方面都很優秀,從‘編導演’到‘服化道’共同呈現了一個特別引人入勝的世界。”
專業性保駕護航,確保白玉蘭“品質好,藝術水準佳”
“白玉蘭獎作為行業內一個注重專業技術的獎項,在各方面都越來越體現出它的專業性。”曾出任白玉蘭評委會主席的著名導演毛衛寧日前對媒體表示。作為中國電視劇行業引領風向、激勵創作的專業平臺,白玉蘭獎在專業性上不斷進步,成為業界共識。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白玉蘭獎首次邀請“編導演”工種外的幕后技術類專業人士擔任評委工作。評委成員中,中國電影美術學會會長霍廷霄,最為大眾熟知的身份是《英雄》《十面埋伏》等電影的美術設計,今年也是他首次參與白玉蘭獎電視劇單元的終評工作,再次體現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的行業專業性定位。難怪傅東育信心滿滿地表示,本屆入圍作品普遍“品質好,藝術水準佳”,一定能選出代表當代中國電視劇審美高度的佳作。記者 童薇菁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