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是一個時代的標簽。你一聽到她的聲音,就會馬上回到那個時代。”61歲的趙宏說,他從10歲起就開始聽朱逢博的歌。
聽說84歲的朱逢博要登臺唱歌,昨天傍晚,歌迷們從四面八方聚到東方藝術中心,他們中的許多人也已頭發花白。在人們的記憶里,朱逢博至少20年沒有在劇場的舞臺上唱過歌了。20世紀70、80年代,朱逢博紅極一時,與李谷一并稱“南朱北李”,唱片曾賣過300萬張。她還曾出訪多個國家,被譽為“中國夜鶯”。一位觀眾說:“就是愛聽她唱歌,平常只能聽唱片,沒想到還能聽現場,太幸運了。”
這是上海輕音樂團為慶祝建黨百年創排的《追尋》音樂會,演出晚上7時15分開始,朱逢博下午2時就到劇場了,她要在舞臺上唱《我的祖國》。不用化妝師,她自己動手,15分鐘就嫻熟地為自己化好了妝。演出前一天,她還給自己涂了紅色的指甲油。“就是愛美嘛,這是真心話。”朱逢博笑著說。
化妝廳里擠滿了人,笑聲不斷。有兩位是朱逢博的學生,另外幾位,是追了幾十年的老歌迷。“我們是朱老師的粉絲。”一位女士說。朱逢博聽了趕緊糾正她:“是樂友。”平常,樂友們常常去朱逢博家串門,朱逢博會煮咖啡招待他們。2008年,朱逢博的先生施鴻鄂去世后,她深居簡出,還好有樂友們相伴。“和他們在一起對我來說是非常大的安慰,我都80多歲了,還有這么多好朋友,很高興,也很感動。”
“朱老師的聲音到現在還是那么清澈、動人。”和朱逢博一起登臺唱歌的,還有上海輕音樂團的演員錢慧萍、丁一凡。“你別看朱老師總說不留戀舞臺,可這幾天排練,她特別認真。昨晚我們排練到晚上11時,她還在看錄像打磨細節。”錢慧萍說。朱逢博的另一位學生孫美娜,現在是上海師范大學的老師。20世紀80年代,孫美娜剛畢業就進了朱逢博創立的上海輕音樂團。“當時朱老師上課對我們很嚴格,你狀態有一點不好都能被她逮住。她當年告訴我,出場時一定要眼睛看觀眾,我到現在還保留這個習慣。她常常說,唱歌不光要嗓子好,還要動腦筋。”
排練《我的祖國》時,朱逢博不止一次跟錢慧萍說,這首歌真好聽。20世紀60年代,剛從同濟大學建筑系轉行到上海歌劇院,恰逢第一代“白毛女”王昆來滬演出,年輕的朱逢博當時幫王昆拉大幕,借機偷師。王昆注意到這個拉大幕的女孩,問她會唱歌嗎、會唱什么歌,朱逢博說,她會唱電影插曲,于是,她就唱了《我的祖國》。王昆聽了之后問她,你跟我學好不好?她高興地說“好”。王昆每晚演出,朱逢博就每晚跟著學,后來她還跟著王昆去過北京,在她家里聽課。
1965年,朱逢博開始在芭蕾舞劇《白毛女》中為喜兒一角配唱,一舉成名。“她唱的《白毛女》太經典了,結合了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特別有辨識度。”趙宏說。“這么多年了,還忘不了她的聲音。”聽完音樂會,一位歌迷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