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覺醒年代》的煙火氣
朱冬松
熱播劇《覺醒年代》豆瓣評分已經逼近9.5,一部正劇之所以受到這么多年輕人追捧,其編導者謂之為“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按笫隆弊匀皇亲袷范械囊幌盗写笫伦?;而“小事”者,則是編導發力鉤沉的一系列生活細節,其中不能不說,“煙火氣”是吸引觀眾的重要原因。
“煙火氣”實為“接地氣”。這種“地氣”是場景化的。比如陳獨秀在北京居住的那個小院,既是《新青年》激蕩時代的辦公地址,也是陳獨秀柴米油鹽的家。在這個家里,給觀眾印象最深的就是陳獨秀的夫人高君曼時不常地蒸包子。當一屜包子揭籠而出的時候,那撲面的熱氣,很容易讓人想起朱德元帥在《母親的回憶》中描述的母親在灶臺前“汗流滿面”的做飯場景。這一屜包子,曾經送給在五四當天上街抗爭的學子們充饑;這一屜包子,還是赴法勤工儉學的年輕人途中飯食。在趙世炎、陳喬年等人的狼吞虎咽中,這一屜一屜冒著熱氣的包子不是值得細品慢咽的美食,而是在為“斗爭”蓄能。
“煙火氣”也是一種有趣的細節?!队X醒年代》中不止一次聚焦小動物。有一次是李大釗上街散發《告北京市民書》前夕,有一只小螞蟻爬到了李大釗的胳膊上,這時,編導用近鏡頭生動記錄了這只螞蟻翻過手臂上的汗毛,跌跌撞撞前行的樣子,“路修遠以多艱兮,騰眾車使徑待”,信仰之路多艱,由此可見一斑。此外,劇中還不止一次提到陳獨秀家養的鴿子“英英”,不管是陳獨秀出獄時將“英英”放飛,還是“英英”在外盤桓日久,又飛回小院兒自己的家,都讓觀眾感到一種美好的期待:那就是在那個特定的年代里,人們渴望的自由、尋尋覓覓的出路。
“煙火氣”更是對人的塑造。胡適面對辜鴻銘等保守派的指責,從不著急上火,總能夠溫文爾雅的應對,不止一次,他一襲白衣,系一條絲巾,在北大輕跑晨練,晨光下,帥氣又輕盈;陳獨秀雖常有文人放蕩不羈的一面,但是劇中兩次談到他為兒子陳喬年炒南瓜子,成心“炒糊”,因為兒子“愛吃這口兒”。當李大釗護送陳獨秀出逃上海途中,陳獨秀看到餓殍遍地、白茅漫卷,“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魯迅語),在這一場景中,有一幕陳獨秀的哀嚎痛哭的戲,那哭聲之犀利,刺破時空,直抵人心。有網友戲評到:陳獨秀的這個哭聲,使得屏幕前觀眾的眼淚都不值錢了。在這一典型場景中,“南陳北李”悟到為了“人的權利”“人的快樂”“人的尊嚴”創建一個無產階級政黨組織的必要性。在那段特定的年代,經過“文變染乎世情”和“興廢系乎時序”的淬煉后,革命先驅們都選擇出了自己堅定不移的信仰之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