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訊 通順河水蜿蜒地流淌著,河邊花草樹木掩映下,一排排白墻黛瓦的村舍錯落有致,古樸自然。這,就是武漢市級生態村蔡甸區消泗鄉七壕村。
4日,該村黨支部書記李長龍介紹,七壕村水資源豐富,西北部緊鄰“國際重要濕地”蔡甸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東南部緊鄰漢江支流通順河,村舍沿通順河堤呈“一”字形帶狀分布,延綿約2000米,整體呈現“田—舍—路—堤—水”的特色村莊景象,2017年被評為武漢市級生態村。

通順河畔的七壕村。記者戴紅兵 攝
李長龍說,幾年前,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建設有項重要工作,就是退耕還湖,有一些村民的田地在濕地的緩沖區,屬于退耕還湖的范圍,在村委會的動員下,村民們都自覺行動,村民和村集體一共退耕還湖700多畝。

已打造好的七壕村部分村舍。記者戴紅兵 攝
徜徉在七壕村,發現很多村民家房子外,都搭有腳手架,有人員正在施工。李長龍介紹,這里正在啟動美麗鄉村建設,他拿出一大本規劃冊子,翻開一看,里面全是各種設計圖。原來,駐點的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幫扶隊邀請規劃團隊實地踏勘,編制出《七壕村旅游建設規劃》,著力優化農業產業布局,整合村級旅游資源,將其定位為集生產、度假、觀光為一體的綜合農莊,借助沉湖濕地發展旅游業。“過半年再來看,肯定會更漂亮,冬天是沉湖濕地觀鳥的最佳季節,我們力爭在鄉村游上做些努力。”李長龍笑著說。

正在打造的七壕村美麗鄉村設計圖。記者戴紅兵 攝
村中一大片開著火紅美人蕉的地方,居然藏著一個地埋式污水處理設施!村委會主任劉天永介紹,2016年,蔡甸區有關部門,在村里新建了三處這樣的污水處理設施,村民的生活用水經過處理,再匯入排入管網。

村干部正在查看美麗鄉村建設進度。 記者戴紅兵 攝

七壕村一角。記者戴紅兵 攝
近年來,七壕村建成1500畝的生態農業園,農作物長勢喜人。武漢市東兆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祥華,指著遠處一望無際大棚邊的車輛說:“你看,這些車都是等著拖貨的,我們種的有機西瓜和玉米,個大味甜,暢銷武漢,供不應求。下一步,我們會著力于有機農作物的精細化管理,進一步提升產品的質量,讓武漢人吃上口感純正的有機瓜果蔬菜。”

七壕村地埋式污水處理設施。記者戴紅兵 攝

七壕村村民正在田里查看有機西瓜的長勢。記者戴紅兵 攝

七壕村村民正在學習垃圾分類知識。記者戴紅兵 攝
“這里一年四季空氣清新,我們在家里,推窗就能觀河景,隨時都可以聽鳥鳴。”村民操紅梅自豪地說,我住在這里大半輩子,非常喜歡這個小村莊,也曾經外出打過工,去過一些地方,還是覺得七壕村最美。幾年前,村委會帶著我們脫了貧,現在又帶著我們奔小康,我們的生活越過越有滋味。
(長江日報記者戴紅兵 通訊員胡喜珍)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