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從武
8月12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與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聯合簽署《不動產、礦業權、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網絡執行集中查控合作協議》,雙方聯合亮劍執行難,共同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據介紹,該合作協議實施后,在新疆區內,不動產、礦業權、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將被納入法院執行網絡查控范圍,失信被執行人再不能購買房地產、開礦、享受不動產、礦業權方面的優惠政策。
據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執行一庭庭長李飚介紹,此舉是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與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加強對被執行人財產的信息化查控力度,拓寬對失信被執行人聯合懲戒范圍的重要舉措。該協議的簽署實施,是債權人“錢袋子”保衛戰,關系到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是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實踐,更是維護“欠債還錢”“錢貨兩訖”的市場交易秩序,落實全面優化法治營商環境,為社會經濟發展保駕護航。信息化極大便利了人民法院執行工作,但信息化的“觸角”尚需進一步拓展。
以不動產傳統查控為例,近三年來,新疆法院共辦理執行案件30萬余件,辦理財產保全案件13萬余件,上述案件都會涉及到不動產等的查詢、查封、解封。每辦理一次傳統查控,需要2名執行干警外出辦理,耗費相當的人力物力。另外一方面,全國各地大量的不動產等的人工查控也給自然資源部門帶來了很大的工作量。而以信息化為基礎的執行聯動幾分鐘就可以完成上述工作。
記者了解到,該合作協議著重完善執行網絡查控系統建設,按照信息化建設的要求,通過專線網絡通道將全國法院執行辦案系統與自治區自然資源廳信息管理系統對接聯通。執行辦案系統自動生成執行裁定書及協助執行通知書,以標準化數據格式向自治區自然資源廳信息管理系統發送不動產、礦業權、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的查詢、查封和解封請求,自治區自然資源廳信息管理系統自動化辦理查詢、查封和解封,并通過網絡以標準化的數據格式反饋查控結果,執行辦案系統自動生成反饋結果。
同時,查控過程全程留痕,讓傳統的線下“面對面”辦理轉為線上實時“網對網”,把專網變成快速查控被執行人不動產、礦業權、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的“信息網”,實現信息的共建共治共享。合作協議的簽署與實施,是從“拼人力、耗時間”傳統模式到現代化網絡模式的轉變,是從人工查控模式到計算機自動化查控模式的轉變,是低效模式向高效模式的轉變,是優化法治環境,助力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協議還約定,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推送給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包括公布、屏蔽、撤銷、糾正的信息。自治區自然資源廳依法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作為重要評價指標納入信用評價體系,推動在不動產登記、礦業權登記系統對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進行自動比對、自動攔截、自動監督、自動懲戒。
據介紹,該合作協議有助于建設違法失信懲戒機制和完善守法誠信激勵機制,促進大數據信息共享融合,創新驅動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優化營商環境。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與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將繼續加強溝通與協作,拓展司法為民、行政為民的新領域、新渠道,雙方建立定期磋商機 制和聯絡員制度,加強經常性溝通、交流,拓展協作方式、協作內容,不斷完善協作機制,并在業務培訓等方面相互支持。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