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流量至上、“飯圈”亂象、違法失德等文娛領域出現的問題,中宣部近日印發《關于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工作的通知》;9月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也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文藝節目及其人員管理。其中,通知要求堅決抵制泛娛樂化,弘揚優秀文化,樹立節目正確審美導向。
顯然,這些規定是對一段時間以來興盛的畸形審美“亮劍”,更是要給演藝圈補補“精神之鈣”。
此前,一些從業人員政治素養不高、法律意識淡薄、道德觀念滑坡,違法失德言行時有發生,畸形審美歪風在娛樂圈比較盛行。一些選秀綜藝節目盲目追逐流量,無論男女都追求“冷白皮”“錐子臉”“A4腰”,打造千篇一律的“濃妝紙片人”;在一些短視頻平臺上,不少網紅為求流量裝瘋扮傻,“人類高質量男性”“馬保國”之流大行其道,嘩眾取寵。這股風氣在資本的助推下快速擴張,一度占領大眾視野,對社會特別是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嚴重污染社會風氣,在一定程度上也扭曲文藝界的審美取向,阻礙文藝事業的健康發展。
畸形審美的背后,是一些從業人員“精神缺鈣”,在流量面前迷失自我。在當前的演藝圈里,一些從業者沉迷于“走捷徑”,缺少信念感、責任感。他們不在演技唱功上下功夫,反而熱衷于塑造形象、制造熱點,以至于“代表作不常見而熱搜常見”,“塌房”事件屢見不鮮;一些“網紅”三觀不正,唯利是圖,在鏡頭前幾近癲狂,不惜屢屢突破下限,以低級趣味賺取流量。此風若聽之任之,勢必在社會上助長“逐流量”“博眼球”“走捷徑”的不正之風,其后果不可想象。
縱觀古今中外,優秀的文藝大師都有著扎實的專業功底、優秀的職業素養和良好的審美趣味。他們創作的文藝作品往往從歷史與時代中汲取能量,能夠在與觀眾“交流”的過程中啟迪智慧、傳遞力量,引導觀眾追求真善美。此次中宣部、廣電總局發出通知治理亂象,正是為當前演藝圈亂象敲響警鐘,讓演藝人員重拾本心,讓演藝圈重新回歸到良性發展的道路上。
無論是公司、平臺還是演藝人員,都應該摒棄對流量急功近利的追求,沉心靜氣地從優秀文化中汲取營養,認真打磨專業功底與藝術修養,好好補一補“精神上的鈣”。唯有如此,才能迎來事業長青,創造出更多傳得開、唱得響的優秀文藝作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本報評論員田晨旭)
【編輯:朱延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