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月今照,江水東去,岳麓巍巍聽松濤。中秋之夜,千年學府岳麓書院首次晚上開放,上演了一場獨具風味的“月岳同賞”。湖南衛視、芒果TV、金鷹紀實衛視今晚首播的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岳麓書院》,也將在730黃金檔正式亮相,邀觀眾領略文脈賡續的傳承之風。
燃爆長沙!
全城月“岳”同賞 紀錄片《岳麓書院》未播先火
今年的中秋之夜,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岳麓書院首次夜間開放,舉辦“中秋賞岳”看片活動。千年庭院,月光皎皎,與點亮湘江的一江兩岸燈光秀相映成趣,備受市民好評。不少市民攜一家老小,登岳麓山頂,賞看燈火璀璨的長沙夜景,并爭相拿出手機,拍下“岳麓書院”燈光秀亮相長沙的絕美景色。
在岳麓書院赫曦臺前,一場文化盛宴悄然開展——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岳麓書院》全城月“岳”同賞看片會在此進行。清風徐來,湖大的學子們坐在岳麓書院赫曦臺前,欣賞《岳麓書院》首集正片,并為它精心打造的電影質感所“折腰”,紛紛在網絡社交平臺熱情安利起自己的學校,記錄這個非同尋常的“月餅節”。歷史博主“彼得堡的肥天鵝”頗有感悟地寫道,“身處岳麓書院之中,現場觀影《岳麓書院》的價值就在于身臨其境的感受湖湘文化的這份厚重感。”
口碑獲贊
跨世代專家學子集體為《岳麓書院》打call
早在9月17日的發布會上,紀錄片《岳麓書院》首映便吸引了跨世代專家學子的目光。不少專家學者紛紛寫來賀信,共同寄托對這部紀錄片的期許。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樓宇烈表示:“歷史上出現過幾千所書院,岳麓書院能傳承至今,很不容易,應該珍惜和愛護。《岳麓書院》紀錄片以影片的方式還原歷史場景,敘述岳麓書院的歷史與變遷,是以現代的技術手段珍惜愛護、傳承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方式,值得充分肯定。”
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清華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稱,“本片對梳理千年文脈、傳承優秀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推進以文育人,必將發揮重要的作用。”知名作家、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祝勇認為,“《岳麓書院》是一部充滿思想含量與藝術價值的優秀作品,讓我們以更虔敬的心情去回望歷史,以堅定的信念面對未來。”此外,汪暉、楊念群、唐浩明、郭齊勇、朱漢民、陳仁仁、鄧洪波、阿越等十多位專家學者以不同形式,對這部紀錄片給予了高度評價,為《岳麓書院》的播出奠定了良好開局。
首集看點:
尋文脈之源,朱張講學之地成“打卡點”
紀錄片《岳麓書院》分為源流、正脈、傳道、經世、新變、求是六個篇章。今晚首播第一集便是“源流”篇,問典歷史,追尋文脈。
岳麓書院,自古就有各路先賢大儒前來“打卡”。同為當時南宋理學大儒,朱熹、張栻兩個書信往來不絕的“筆友”,在張栻主持岳麓書院的第二年,決定見面。這是朱張第三次見面,是一場老友的久別重逢,也是一場激烈的思想交鋒。據朱熹侍行的學生范伯崇所說:“二先生論《中庸》之義,三日夜不能合。”兩人為學術問題面紅耳赤,卻又惺惺相惜。
來到潭州半月的朱熹寫信告訴好友:“敬夫愛我甚篤”。“愛”他的不只張栻,還有廣大的湖湘學子。二人在岳麓書院和城南書院講學,據說岳麓書院車水馬龍,后世夸張的說法是“一時輿馬之眾,飲池水立涸”,意思是學徒千余,馬匹把門前的池水都喝光了。當然,遠比其影響深遠。朱熹的講學,開啟了不同學派在岳麓書院自由講學之風。自由與包容,成為不容忽視的湖湘性格。紀錄片《岳麓書院》將帶領觀眾穿越千年時光,感受二僧辦學至善至仁的“初心”,穿梭在北宋時期岳麓書院往來不絕的學者名流中,與渴求知識的學子們坐于堂下領略朱張講學的蔚然風采。
院中春秋,弦歌不絕。9月22日起每周一至周四19:30,鎖定湖南衛視、芒果TV、金鷹紀實衛視,走進《岳麓書院》,感受這座千年學府的人文薈萃。
【編輯:羅攀】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