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念緬懷英雄烈士 關心關愛烈士遺屬
——退役軍人事務系統弘揚英烈精神紀事
光明日報記者 劉小兵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退役軍人事務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紀念緬懷英雄烈士,關心關愛烈士遺屬,深入弘揚英烈精神,在全社會凝聚緬懷革命先烈、銘記光輝黨史、砥礪奮勇前進的精神力量。
英雄烈士紀念設施承載著無數革命先烈為黨的事業付出的偉大犧牲,是中國共產黨的紅色基因庫,是黨史教育鮮活的教材。退役軍人事務部依托“十四五”社會服務兜底線工程,指導各地加大英雄烈士紀念設施建設管護力度,推動省級及以上英雄烈士紀念設施在地市級實現全覆蓋。2021年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2.82億元,支持42個烈士紀念設施建設。中央財政列支補助資金用于縣級以下烈士紀念設施集中整修。指導各地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和管理單位加強對革命文物、英雄烈士遺物、革命文獻檔案史料、口述資料的調查征集工作,策劃推出一批主題突出、導向鮮明、內涵豐富的陳列展覽精品,增強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的沉浸感、代入感、體驗感。
由于戰爭和歷史原因,很多烈士安葬地點無法確認,尋找烈士成為眾多烈屬的迫切心愿。退役軍人事務部積極推動,今年4月初開通“烈士尋親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公布100位烈士尋親信息,廣泛發動社會力量為烈士尋親。目前,“烈士尋親政府公共服務平臺”訪問量達319萬次,注冊用戶5萬余人,共收到網友提交尋親申請1.7萬余條。開展常態化烈士尋親工作以來,全國退役軍人事務系統已為2800余位烈士找到親屬。重大紀念日期間,很多烈屬會跨地域祭掃烈士。為服務保障好烈屬祭掃,各地烈士陵園加強基礎建設,應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創新方式提高管理服務能力。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清明期間各地烈士陵園接待現場祭掃群眾808萬人次,代烈屬祭掃近1萬人次。今年“八一”前夕,退役軍人事務部專門印發《關于做好“八一”期間退役軍人走訪關愛工作的通知》,對包括烈士遺屬在內的服務對象送溫暖、獻愛心,加大烈士遺屬在醫療、住房、入學入伍、就業等方面的優待力度。
9月3日,退役軍人事務部推動組織第八批109位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到祖國懷抱,烈士英靈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葬。英烈歸國這項由退役軍人事務部牽頭組織的活動引發全社會廣泛關注,全網超過40億人次為英雄烈士點贊,為偉大祖國點贊,為盛世中華點贊。
圍繞慶祝建黨百年,退役軍人事務部組織開展了多項宣傳紀念活動。精心選取編撰中華著名英烈等7000余名烈士事跡,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展陳;會同有關部門廣泛開展“清明祭英烈”主題宣傳教育活動,聯合網信部門推出“你記得我 我就活著”“英雄回家”等宣傳片,在中華英烈網打造全國統一的“云”祭掃平臺,引導社會各界紀念緬懷英烈;與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少工委辦公室聯合開展“紅領巾心向黨”“以青春之我 耀信仰之光”等學習實踐活動,凝聚奮進新征程的青春力量;聯合多部門舉辦“致敬國家豐碑—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拍攝《革命文物宣傳傳播工程“三個百集”》,連續百天展播百部“追尋先烈足跡”優秀短視頻,啟動第二屆短視頻征集展示活動,講好新中國故事、講好英烈故事,在全社會掀起崇尚、學習、保護英雄烈士的濃厚氛圍。
《光明日報》( 2021年10月24日 07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