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成勢見效,促進縣域經濟突破性發展,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高質量發展為社會科學研究提出了新的時代課題。10月12日,省社科聯組織的“2021省社科專家市縣行”活動正式啟動。在近一個月時間里,全省社科界100多名專家學者,組成10個調研組,深入黃岡、十堰、恩施、黃石、荊州、孝感、襄陽等地,在企業、工廠、重大項目、工業園區等基層一線開展調查研究,
找準定位,才能明確方向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全域協同”,關鍵要在著眼全局中明確發展定位、確立主攻方向。
5天時間,20多個調研點,荊州調研組深入沙市、監利、公安、江陵等地的企業車間、重大項目、工業園區。在荊州調研組、荊州地方職能部門負責人和企業負責人召開的座談會上,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鄒薇首先談到的就是定位問題。她說,“《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兩次提到荊州,這就迫切需要荊州實現‘定位再升級’,對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新走勢、對接全省經濟發展戰略,打好轉型牌、荊江牌、生態牌、楚才牌、環境牌”。
恩施調研組提出,恩施州要搶抓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機遇,推進“紅”“綠”融合,促進大旅游的發展;荊門調研組提出,荊門要實現“人才+文化+科技”三大創新核心要素深度融合,推動科技創新城市高質量發展;襄陽調研組提出,襄陽應抓住應急救援產業發展的機遇,努力成為國內乃至全球應急救援裝備產業高地……
此次省社科專家市縣行活動,每個調研組鎖定一個地方,聚焦一個主題,“扎”到基層一線,掌握第一手資料,深入分析當地的區位、科教、資源、產業結構等方面的優勢和短板,從中思考和研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抓手和著力點。
察實情,才能出實招
問題,從發展實踐中來;研究,奔著服務發展而去。
“產業發展要站在未來謀劃今天”“招商引資,也要招商選資”……堅持問題導向,荊州調研組圍繞建設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提出,要精準對接當地的資源條件、要素基礎和未來方向,招好商、選優資,走出一條在承接產業轉移中提高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新路子。
在從事廢舊電池和廢棄鈷鎳資源循環利用的企業格林美調研時,荊門調研組成員、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歐陽康教授指出,荊門要抓住時代和產業發展機遇,塑造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實現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有機統一。
襄陽市航空航天產業底蘊深厚、技術優勢明顯,推動新興產業的裂變升級引發調研組專家的深層思考。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稅務學院院長張克中提出,要打通航空航天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聯系,以產業集群式發展推動新興產業鏈升級。華中科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黨委書記嚴有為建議,推動企業與高校院所從合作用人、合作共建平臺、合作攻關、合作創新四個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共謀發展。
城市圈同城化發展,黃岡、孝感等市如何深度融入?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鄂州如何進一步創新生態價值實現路徑?以山區縣為主,十堰怎樣實現縣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針對地方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堵點問題,調研組成員從實際出發、出謀劃策。
“沉”下去,才有大作為
“一線的發展實踐是理論和政策研究的‘富礦’,社科工作者只有走出書齋,多到實地調查研究,才能避免不接地氣、空對空。”荊州調研組成員、武漢理工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彭定贇深有感觸。
湖北是社科大省,社科研究機構多、社科工作者隊伍龐大。實踐證明,社科力量“下沉”,服務發展的決策咨詢才能務實、管用,有針對性、有“含金量”,實現學術研究與科學決策良性互動。
“社科專家深入群眾,對接社會,用高質量的調研成果服務基層實踐,這正是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重要體現。”恩施當地一位黨員干部說。
省社科專家市縣行是省社科聯重點打造的湖北省社科專家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品牌活動,已連續開展15屆。此次市縣行10個調研組將形成一系列智庫成果和理論研究成果,為省委省政府提供決策參考。
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喻立平表示,全省社科工作者要繼續立足湖北實際、深入基層一線,圍繞全省區域發展布局深化調查研究,與基層實踐和人民群眾有機對接,把發現問題與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結合起來,發揮“思想庫”“智囊團”作用,在推動新時代湖北高質量發展中體現擔當、彰顯作為。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磊 通訊員 許巍 文嶸)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