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黃山12月6日電 題:黃山率先開展多品牌名錄遺產協同管理 做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品牌名錄遺產論壇”
作者:成展鵬
截至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全球批準建立了1154處世界遺產地、169處世界地質公園、727處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有8個保護地同時擁有這三個品牌,其中包括安徽省黃山在內。這些保護地既是全球自然和文化價值的最突出代表,也是全球名錄遺產保護管理和可持續發展的杰出典范。
結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注的熱點和黃山的客觀需求,2020年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在國內率先開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品牌名錄遺產協同管理的研究和實踐,召開了名錄遺產協同管理經驗交流會。如今一年過去,黃山風景區在多品牌協同管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估專家、黃山地質公園管理辦公室主任李維于5日接受了中新網獨家專訪。
“隨著名錄遺產事業不斷進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三個品牌的咨詢決策機構意識到,三類名錄遺產不能孤立發展,在擁有兩個和三個品牌的名錄遺產地之間,要加強經驗交流和案例分享;在擁有多品牌的名錄遺產地內部,要促進各品牌之間的聯系和協調,以增強品牌效益、確保品牌權威。”李維介紹說,我們是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名錄遺產協同管理,目的有三:一是提效能。整合三項名錄遺產管理指標,以協同管理應對多品牌在管理上帶來的挑戰,提升黃山多品牌管理效能;二是強保護。對三項名錄遺產的保護目標和價值開展關聯研究,對承載名錄遺產價值的山水林田湖草開展系統保護;三是促發展。以三項名錄遺產為紐帶,建立多品牌名錄遺產協同管理經驗交流平臺,積極參與國際自然保護地治理,擴大黃山品牌國際影響。
李維說,為更好地推動協同管理工作進展,我們成立了黃山名錄遺產協同管理專家咨詢委員會。由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國家林草局世界遺產專家委員會、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國家委員會、世界地質公園網絡等機構的17名專家學者組成。
成立一年多來,專家們克服新冠疫情的影響,以視頻會等多種形式指導黃山名錄遺產協同管理研究,為黃山牽頭發起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品牌協同管理論壇出謀劃策,貢獻智慧,為黃山名錄遺產協同管理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作出了貢獻。結合黃山實際,提出黃山名錄遺產協同管理的路徑。
據李維介紹,為了深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遺產地”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黃山首倡并與中國神農架、意大利奇倫托、葡萄牙亞速爾群島等4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品牌名錄遺產地,共同發起建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品牌名錄遺產論壇”。目前論壇有5家成員,已召開6次視頻會,在會議上交流經驗,討論論壇章程,并與清華大學合作建立了黃山世界遺產監測信息系統,將各名錄遺產地的信息收集整合到一個系統中,便于分析和研判,每年出具監測報告,為管委會決策服務。
李維說,一年多來,黃山多品牌名錄遺產協同管理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的進展。《黃山名錄遺產協同管理研究》課題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種子基金專項資助;去年以來,黃山自然價值關聯研究已發表英文SCI論文兩篇,研究成果受到國際同行關注。黃山應邀參加馬來西亞“地質遺產與生物多樣性”論壇,交流地質與生物系統保護經驗;應邀參加俄羅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良好案例"經驗交流會,分享黃山世界地質公園科研和科普經驗。
據了解,黃山名錄遺產聯合科普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廣和國內主管部門肯定。“黃山自然講堂”作為中國唯一案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十個良好范例和做法;黃山國土資源科普基地通過自然資源部與科技部的聯合評估,被授予國家自然資源科普基地稱號。
李維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品牌名錄遺產論壇”經驗交流取得了實效。通過論壇的經驗交流,黃山受到意大利、韓國等國啟發,認識到編制名錄遺產綜合管理規劃的重要性。同時,黃山名錄遺產協同管理的做法也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關注。今年10月,黃山地質公園管理部門業務骨干應邀作為培訓師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北亞生物圈保護區培訓班,為東北亞地區的名錄遺產地介紹黃山名錄遺產協同管理經驗。今年12月中旬,黃山世界地質公園還將在第九屆全球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上發表題為“黃山名錄遺產協同管理”的主旨發言。
李維認為,多品牌名錄協同管理增強了黃山多重價值的聯系,豐富了黃山世界遺產內涵;強化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念,增強了社區居民對家鄉的自豪感;提高了黃山國際知名度,提供了更多國際交流平臺,讓更多的管理者具有了更廣闊的國際視野和參與國際保護地管理事務的能力。
下一步,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將繼續開展黃山名錄遺產價值關聯與協同管理研究;啟動編制《黃山名錄遺產協同管理規劃》;做大做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品牌名錄遺產論壇”。(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