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余東明
□ 實習生 汪嘉正
作為上海中心城區核心區,靜安區近日出臺“八五”普法規劃,其中“四大關鍵”引起記者關注。
“法治已成為‘國際靜安 卓越城區’建設的亮眼招牌與核心競爭力。在此基礎上,靜安‘八五’普法規劃從‘關鍵內涵’‘關鍵對象’‘關鍵治理’‘關鍵文化’四個層面,力求構建更加完備的制度體系、更加精準的實施體系、更加科學的評價體系和更加健全的責任體系,開創與卓越的現代化國際城區相匹配的法宣教育大格局,為全面建設人人向往的美好城區營造良好法治環境。”靜安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守法普法協調小組組長莫亮金說。
關鍵內涵
靜安區“八五”普法規劃重在“關鍵內涵”梳理,并以此推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憲法和法律權威得到普遍尊崇和維護,社會運行更加規范有序,確保人民群眾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維護者。
在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上,全區各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將實現全覆蓋,并將被納入學校教育,做到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在學習宣傳憲法上,各街道將在每個居委會打造一處憲法法律宣傳陣地,讓憲法走進日常生活,走進千家萬戶。
民法典是另一個學習宣傳的關鍵內容,靜安區將持續開展“美好生活 民法相伴”主題宣傳,升級地鐵站、大商場等公共空間成為宣傳主陣地;針對黨內法規的學習宣傳,要求將其納入各級黨委年度工作要點,并要求抓住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兩個重點主體。
此外,該規劃還聚焦“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社會治理現代化”兩個領域的法律法規,要求圍繞高端服務聚集帶、商務聚集帶和創新創意聚集帶,圍繞“統籌發展和安全需要”“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設需要”開展經常性法治宣傳教育。
“我們要求從更高的站位、更準的定位和更實的舉措上梳理‘八五’普法規劃的關鍵內涵,要求法治宣傳必須以人民為中心,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推動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設和法治建設,并使之成為上海中心城區核心區實現法治昌明、長治久安的基石。”靜安區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守法普法協調小組副組長呂憶農說。
關鍵對象
靜安區“八五”普法規劃要求推進公民終身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納入干部教育體系、國民教育體系、社會教育體系。因此,在關鍵對象、普法方式和普法渠道選擇上,該區作了專門部署,力求普法供給和受眾之間高度契合,確保精準普法和全面普法齊頭并進。
對于國家工作人員,要求制定完善區、街兩級黨政領導干部學法應知應會清單,將法治學習和依法履職納入干部考核考評,推動領導干部現場或通過網絡旁聽法庭庭審,提高行政應訴能力。
對于青少年,要求有針對性加強防范校園欺凌、性侵害以及網絡安全等方面法治教育,在教學方面除了配備兼職副校長和校外法治輔導員外,要求提高德育課、法治課教師數量,加大法律專業背景教師比重,5年內完成所有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輪訓。
除此之外,要求結合不同普法對象開展精準法治教育,其中依托樓宇、園區黨群服務站點,為企業員工、樓宇白領、靈活就業人員提供普法供給,針對媒體從業人員、農民工、婦女、老年人和殘疾人等對象也將開展針對性普法。
在普法責任主體選擇上,該規劃要求“誰主管誰普法、誰執法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全面落實普法責任制;在普法載體和方式選擇上,要求實施公益普法機制,引導各類媒體自覺履行公益普法責任,廣泛運用社會力量搭臺唱戲,引入政府購買服務和市場化相結合的普法推進機制,創新創建互聯網新媒體普法矩陣和融普法新模式,全面構建線上線下普法新格局。
關鍵治理
靜安“八五”普法規劃梳理了四大“關鍵治理”領域,即維護社會秩序、協調利益關系、化解矛盾糾紛和發展社會事業。
在加強法治社區方面,要求持續深化“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品牌內涵,每個社區至少配備1名法治帶頭人、3名法律明白人,筑牢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的第一道防線,圍繞民生難題推進依法治理,同時面向家庭開展精準普法,爭創模范守法家庭。
在推進行業依法治理方面,將重點直指醫療衛生人員權益保障、中小學依法治理體系建設、規范整治校外培訓行業和依法治企等領域,促進行業依法治理有序規范運行。
在開展專項依法治理方面,突出社會應急狀態下依法維護社會秩序,應急加強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等關乎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領域的普法依法治理。
此外,該規劃要求,加強對網絡企業特別是互聯網新業態經營管理者和從業人員法治教育,積極參與實施“中國好網民工程和網絡公益工程”建設,建立健全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一體化受理處置體系。
關鍵文化
靜安區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深厚的海派文化,抓住這些“關鍵文化”可以不斷提升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集成度和浸潤度。
靜安“八五”普法規劃要求利用傳統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供給側改革,同時要求廣泛整合新興文化打造“一街一品”法治文化品牌項目。
在加強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方面,要求融法治元素于紅色資源,尤其以中共二大會址、毛澤東舊居等紅色資源為介質,推進“紅色+法治”文化陣地建設,要求各街道基本實現每個社區至少有一個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目標。
上海愚園路、陜西北路沿線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蘊藏著很多歷史法治人物和德治故事,該規劃要求保護好歷史遺跡和文物的同時,深挖優秀法德文化,營造崇德尚法文化環境。
與此同時,該規劃要求借助“全區服務商計劃”“國際消費城市示范區”“全球新品首發地示范區”建設等國際交流平臺,做好法治實踐,講好法治故事,持續打造國際一流法治營商環境。
“普法就要利用文化傳播力和感染力,提升普法供給側和受眾側間的融合度與黏合度,從而大大提升普法工作效能。”靜安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新聞辦主任、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守法普法協調小組副組長周晴華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