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杭州12月10日電 (童笑雨)“玉·見——紅山·良渚文化展”10日在浙江杭州開幕。現場展出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文物二百六十余件,包含良渚玉琮、黃玉C形龍等重磅文物,呈現了中國早期文明面貌。
紅山文化是距今約6500年至5000年的一支新石器考古學文化,由于首次發現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紅山后而得名。這一地區發現了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陶器、祭祀遺址等。
良渚文化是距今約5300至4300年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是史前玉文化發展的高峰。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標志著中國五千多年文明歷史得到了國際社會公認。兩種文化雖相隔千年,但都有精美的玉器、分明的等級制度、完善的農業和手工業體系。
本次展覽策展人岳晨晨表示,紅山文化的壇、廟、冢和良渚文化的古城、水利設施,都是文明曙光最好的實證。
現場展出了良渚文化大小不一的玉琮,其中就有“琮王”。
透過玻璃可以看到,琮體四面上下各琢刻一個神人獸面圖像。只見神人頭戴羽冠,騎跨在神獸身上。而獸面兩側則雕著變形夸張的鳥紋。
赤峰博物館副館長張小明告訴記者,作為紅山文化最突出的物質成就,玉器也是六千多年前先民們社會信仰和精神領域的反映。
如在紅山文化典型玉器中,就有一類著名的玉器“C形龍”。其體彎似鉤,從右側面看頗似英文字母“C”,故此而得名。其知名程度頗高,被譽為“中華第一龍”。
現場展出了黃玉C形龍和中國目前發現最早、體積最大的龍形玉器——玉C形龍的復制品。還有一件玉玦形龍憨態可掬。它一般被認為是龍首形象,也有學者認為是豬首或熊首。
張小明希望,通過此次展覽展現兩種處于文明起源階段的不同文化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的共性與特性,呈現中國早期文明面貌。(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