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家文物局通報漢文帝陵、太平公主宅院等3項重要考古成果
中新社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 應妮)聚焦漢唐時期重要考古發現和研究進展,中國國家文物局14日在北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陜西西安江村大墓、河南洛陽正平坊遺址、甘肅武威吐谷渾墓葬群等3項重要考古成果。
其中,陜西西安江村大墓確認為西漢早期漢文帝劉恒的霸陵,河南洛陽正平坊遺址包括了太平公主宅院,甘肅武威吐谷渾墓葬群中的喜王慕容智墓是目前發現唯一保存完整的吐谷渾王族墓葬。
被確認為西漢早期漢文帝劉恒霸陵的陜西西安江村大墓,墓葬平面為“亞”字形,墓室邊長約72米,墓室四周發現110多座外藏坑,外藏坑外圍有卵石鋪砌的陵園設施,推測可能為獨立的帝陵陵園。已發掘的8座外藏坑出土陶俑、銅印、銅車馬器及鐵器、陶器等1500余件,銅印印文有“車府”“器府”“中騎千人”“府印”“倉印”“中司空印”等,江村大墓的形制、規模均符合西漢最高等級墓葬規格,加之其周邊分布竇皇后陵、薄太后陵,專家確認江村大墓為漢文帝霸陵,對中國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河南洛陽正平坊遺址是唐代洛陽城郭城里坊區內的重要里坊遺址之一,為文獻記載唐代孔廟、國子監、太平公主宅院(后改為安國女道士觀)所在。遺址平面為長方形,南北長533.6米,東西寬464.6米。坊內由“丁”字形道路分隔為西半坊、東南區和東北區三部分。正平坊遺址是唐代都城里坊制度的生動例證,發掘所見的丁字街連通南北坊門的里坊格局,以及中軸對稱和多進式院落布局,體現了中國古代傳統的城市規劃思想,對唐代政治制度史和社會生活史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甘肅武威吐谷渾墓葬群是一處唐代吐谷渾王族墓群。其中喜王慕容智墓是目前發現唯一保存完整的吐谷渾王族墓葬,實驗室考古清理保護了紡織品、彩繪陶俑、漆木器等各類隨葬品800余件,其中木質胡床、大型床榻、六曲屏風、列戟屋模型、以鐵甲胄為主的成套武備、筆墨紙硯等文房用品等,皆為中國國內同時期同類文物首次或罕見的發現,出土慕容智墓志首次提及吐谷渾“大可汗陵”的存在。(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