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高凱)兩年前,以黑馬姿態上映的《誤殺》,成為2019年內地院線收官時的驚艷之作,如今,備受矚目的《誤殺2》將映,該片日前在京舉行了專家觀摩研討會。
當日研討會以“微光點亮世界,電影照進現實”為主題,影片導演戴墨,總制片人錢重遠,編劇李鵬、劉吾駟與來自業界、學界、評論界的專家學者就影片的創作手法突破、情感表達挖掘、現實主義探討等進行深度交流。
本次活動由中國電影基金會、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壹同傳奇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主辦,中國電影基金會鐘惦棐電影評論發展專項基金、聚影匯(北京)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承辦。

《誤殺2》將映 主辦方供圖
作為之前年度黑馬的后續,《誤殺2》在題材和類型層面的持續探索,得到了眾多專家的高度認可,部分專家認為,影片的推出標志著“誤殺”系列已經初步完善。
據總制片人錢重遠和導演戴墨介紹,《誤殺2》取材自2002年的美國影片《迫在眉梢》,但在本土化的處理、反轉劇情的添加、現實主題的提升等層面仍面臨很大的挑戰,既要有所創新,又要打造一個連續性品牌,曾前后修改了10稿。此外,在編劇、監制、聲音指導、美術指導、剪輯等主創團隊上,影片也延續了《誤殺》的原班人馬。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從文本與產業兩個層面闡述了對影片的理解,認為相比于第一部,《誤殺2》通過全新的故事,進行了新的思考、新的表達,強大的敘事能力、精巧的懸念設置、不斷反轉的人物刻畫,讓觀眾在“猜到與猜不到”之間,認同和接受影片的劇情,并產生共情。作為一部強類型影片,影片兼具了好看和優質兩個特征,形成了一個成功的品牌效應,對于市場的促進和帶動效應值得鼓勵,也值得理論界予以高度的支持。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認為,影片在主題、題材、演員陣容、故事視角等層面實現了“誤殺IP”的鞏固,用類型化的手法、流暢的敘事把家庭和社會兩大內在驅動主題較好的結合在了一起,“黑暗中才能看到微光”的主旨也與《誤殺》一脈相承,表達底層民眾對社會結構不平等的反思和批判,最后的結局,也實現了道德和倫理的縫合。
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代所長、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趙衛防從“誤殺”系列的傳承與拓展上進行了分析,認為影片通過醫患題材,強化了劇情矛盾與沖突、預設了情感的痛楚與溫情、挖掘了社會議題的深度與廣度,更能觸動觀眾;同時,《誤殺2》實現了類型化的強化,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反轉,帶給觀眾更多的驚喜,顯示了主創高超的劇作能力。但在反轉的背后,又兼具人文思辨價值,達到了一種社會思考和精神思考的高度。
中國電影資料館事業發展部副處長、著名影評人、策展人沙丹認為,《誤殺2》的推出,讓大眾看到了另一個系列品牌IP形成的可能性,影片延續了上一部的諸多優秀特點,在情與法、公平與正義、底層民眾的掙扎與抗爭等層面的探討上做了延續甚至是升級,未來,“誤殺”系列可以通過社會議題的不斷加入,打造開放式的系列。此外,影片構成了一種泛亞洲化的布局,擁有多國元素的融合,也擁有了代表中國電影走出去的可能性。
親情主題是“誤殺”系列始終強化的要點和要素,《誤殺2》更是立足小人物,通過底層視角,塑造了一個為愛奮不顧身的父親形象,彰顯了平凡人物為愛而激起的非凡守護力量。
北京師范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主任周星認為影片在劇情、人設、現實透射上做了更深的觸及,核心在于反轉之妙、病患家庭之痛、社會思考之深,延續了“誤殺”系列的主旨。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秘書長、影視風向標主編胡建禮表示,《誤殺2》主題和風格實現了與上一部的統一,繼續延續了“小人物對抗命運不公,父母為孩子與強權斗爭”的主題,通過架空時間地點的設計,展示了醫患、瀆職等重壓下底層人物的抗爭,從而達到了情感的傳遞。
近幾年,優秀現實主義題材影片強勢崛起,成為市場的一大主力,在引發觀影熱潮的同時,引導觀眾去關注當下個人、家庭、社會被忽略的真善美。編劇李鵬和劉吾駟現場分享了影片創作經驗和初衷,表示在主題層面上,更希望找到一個“抓手”——反應社會現實話題、折射社會真實關照,唯有如此,才能夠讓觀眾代入其中,產生思考。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王一川認為,《誤殺2》精準切中觀眾對社會正義的急切追求,在歷經社會仁愛和社會寬容等要素的中介性過濾后,最終沉落到社會和解要素上,促成了觀眾與影片主人公的高度共情局面的生成。
本次活動的嘉賓主持,中國電影基金會投融資專項基金主任、聚影匯創始人朱玉卿,在最后的總結中指出,《誤殺2》引導大家對社會不公的關注和探討,喚起了大眾的覺醒,而父子親情的設定,也尤其符合中國人重視家庭與親情的傳統。
據悉,電影《誤殺2》將于12月17日全面公映。(完)
【編輯:田博群】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