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南京12月16日電(記者 申冉)16日,在江蘇南京舉行的2021南京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下文簡稱名城會)上,當地文化部門負責人透露,歷時3年多打造的南京城墻博物館即將開放。作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城墻專題博物館,該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領銜設計,選址在南京明城墻下,以特殊形式“致敬”環繞其周邊、已有六百余年歷史的國寶級文物。
南京城墻始建于1366年,是現存世界最長、規模最大、真實性最好的磚石構造城市城墻。1988年1月,南京城墻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南京體量最大的歷史文化遺產。
多年來,南京一直致力于城墻的保護與更新。于三年前啟動設計、建設的南京城墻博物館以古城墻為依托,尋求歷史文物與當代保護之間的平衡,根據設計圖,該博物館外立面采用雙銀LOW-E中空夾膠夾絲玻璃幕墻,這也是國內首次將這一技術運用在大型玻璃幕墻上。周圍的環境直接映射到玻璃幕墻,古城墻、新建筑亦虛亦實,交相輝映。
據悉,整個館建筑面積達1.2萬平方米,地上、地下各分兩層,最高處不超過12米,靠近城墻處則不超過7米。博物館整體布局呈L型,西側有三段反向攀升、長五十米的登頂坡道,坡道與中華門甕城遙相呼應,呈現出“近城低、遠城高”的高低錯落的動態感。主體建筑以尊重古城墻為原則,突出城墻本身的同時,使其融入周邊環境,實現歷史與現實完美融合。
相較于傳統博物館,南京城墻博物館有三大亮點:第一,南京城墻博物館的負一層展廳精選了700多塊墻磚,按照來源、磚文印制方式等特征進行分類,參觀者置身其中仿佛開展了一場古今對話;第二,負一層展廳設置了一個大型明代南京城全貌沙盤,民眾可以通過沙盤清晰地看到南京城墻風貌,直觀地感受南京城墻魅力;第三,博物館搜集了百余位專家、市民、游客等不同人群的“城墻記憶”,并運用科技手段展示出來,市民朋友也可在開館后自主留言,加強人墻互動的同時,形成持續更新的“記憶”數據庫。
“希望通過這樣的設計,讓城墻本身成為聚焦的最大展品。”南京城墻保護管理中心基礎研究部主任周源博士表示,“城墻作為體量巨大的文物,具有極高的遺產價值,這樣一個大型的城墻專題博物館,可以展示更多城墻故事,讓更多人了解城墻,熱愛城墻。”
此外,在2020年,南京城墻保護管理中心編撰出版了中英文書籍《中國明清城墻》,在國際文物保護領域獲得好評,成為展示和傳播明清城墻歷史文化魅力,助力中國明清城墻聯合申遺的又一重要成果。同時南京城墻保護管理中心積極尋求與專業國際文物保護機構的合作,于2020年成為中國首個ICOFORT(國際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城防與軍事遺產委員會)團體會員。南京城墻保護管理中心還將承辦文化遺產保護的國際會議,屆時來自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將共商城墻保護大計。
“通過設館列展,實現與城墻對話,加強城墻與人的有機互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城墻,打響南京城墻國際知名度,不僅是南京城墻博物館設立的初衷和使命,也是南京探索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路徑的重要實踐之一。”南京文化部門負責人說。(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