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南京12月17日電 (記者 申冉) 古剎雞鳴寺附近的六朝文學小路、民國建筑群頤和路的現當代文學小路、秦淮河畔門東門西的明清文學小路……15日-17日,在正在舉行的2021南京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下文簡稱名城會)上,南京市文學之都促進會發布了覆蓋全城的文學場所規劃,其中,契合當地歷史人文的文學之都小路令不少文學愛好者躍躍欲試。
本屆南京名城會的重頭戲之一——2021世界城市遺產與創新論壇,在曾被朱自清感嘆為“像逛古董鋪子”的南京城南老城區舉行。
據介紹,近年來,南京市通過保護和修復,將城南老城區的老門東、老門西等古宅聚集的區域重新規劃利用起來,令人們可以在城市游覽中,重新感受孕育了《紅樓夢》《儒林外史》《桃花扇》等文學名著的建筑和風景。
在本次論壇上,世界文化與創意領域的專家大衛·亞當所發布的《文化推動世界城市活力報告》就顯示出,“南京在文學文化指標方面表現得很好,是這個領域中成績最好的城市之一。”
據其介紹,該報告通過研究全球12個城市與文化相關的數據,例如文化創造、文化策劃、文化企業家方面等等,列出了一個城市經濟和文化活力的指標。“可以從不同維度闡釋城市如何提升文化活力,從數據來看,在南京、深圳和成都這樣快速崛起的城市,文化活力方面都有著不錯的均衡發展。”
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李千目在論壇發言中也指出,南京在探索運用科學技術手段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方面走在前列。“科技創新和文化保護相輔相成,例如南京在城墻保護、大油坊巷街區恢復和夫子廟的更新發展方面,都很好地證明了,在保護中科技創新,在科技創新中保護,可以形成一個互相促進的良好生態,既保留了城市歷史文化的記憶,又讓居住在其中的居民生活更加美好。”
記者獲悉,繼兩年前正式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被授予“文學之都”稱號后,今年,更多的文學基礎設施在當地“落地開花”,首批109處南京“世界文學之都地標網絡”也掛牌。
據南京市文學之都促進會秘書長聞一武透露,南京正在重點打造的樞紐性文學客廳已經初步完工,即將開放。“希望通過文學客廳這個‘總綱’能夠濃縮南京文學的十個維度,包括文脈的長度、成就的高度、包容的氣度、交流的廣度、作品的濃度、圈層的厚度、網絡的密度、活動的熱度、傳承的風度以及人文的溫度等。”
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建筑系主任魯安東告訴記者,南京計劃在全城規劃出10條文學之都小路。“其中,古剎雞鳴寺附近的六朝文學小路、民國建筑群頤和路的現當代文學小路、秦淮河畔門東門西的明清文學小路等3條小路,將在明年春天和大家見面。這意味著,今后人們行走在南京的街頭巷尾都可以與文學小路邂逅,在文學屋檐下觸摸文學。”
“此外,南京正在做一個云上的‘文學之都’,通過地理信息系統定位到每一個文學場館和文學小路的坐標點。”魯安東介紹,“也就是說我們看上去‘文學之都’是幾個場館,一組路徑和幾百個散點,但是背后實際上是一個大的云上的‘文學之都’。”
論壇期間,加拿大多倫多、英國蘇格蘭愛丁堡、英國英格蘭諾里奇等城市代表也分享了各自城市把文學項目納入城市發展的經驗。(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