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上海12月23日電 題:上海四重奏“燕雀歸巢”:回到中國是最好的選擇
作者 王笈
用音符繪出斯美塔那人生歷程的《我的一生》,以弦樂四重奏表達古琴音樂韻味的《琴曲》,舒伯特病中寫下的《死神與少女》……22日晚,被譽為“世界最杰出四重奏之一”的上海四重奏終于“燕雀歸巢”、回到中國,在上海交響音樂廳拉開琴弦。不同國家與時代的藝術家們面對危機與逆境時的心路歷程,在提琴優雅的樂聲中傳達至觀眾耳畔,繪就難忘一晚。
1983年成立于上海音樂學院的“上海四重奏”有著極高的起步,組建之初就收獲國際大獎,是首個在西方室內樂比賽中獲獎的中國組合,后隨成員赴美深造在紐約繼續成長。過去38年間,上海四重奏的演奏足跡遍布全世界各大頂級音樂圣殿,以優雅的藝術風格、高超的演奏技巧、令人難忘的情感深度,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室內樂組合之一。
“大家好!”兩位創始成員李偉綱和李宏剛用上海話問候了來訪記者。再一次站上“初心之地”,小提琴家李偉綱思緒萬千,“我的母親和外公都是上海交響樂團的,我和宏剛剛懂事起就知道上海交響樂團,小時候經常跟著母親去湖南路(樂團舊址)。母親和樂團一起合作演奏過60多次《梁山伯與祝英臺》。”
室內樂四重奏,一直以來都是不少弦樂演奏家的“終極理想”。4個完全不同的鮮活靈魂,經歷了各種波折與磨合后,才能成為動聽共鳴的整體。
在世界舞臺上積累了30多年的室內樂經驗后,上海四重奏做出了兩項重大調整:其一是邀請杰出青年小提琴家于翔加盟;其二是四人集體放棄了在美國的大學教職,全職回到中國,在天津茱莉亞音樂學院擔任常駐教師,并在2021-2022樂季兼任上海交響樂團的駐團藝術家。
“20年前我還是學生時,第一次聽上海四重奏的現場演奏,也是這首《死神與少女》。”于翔告訴記者,剛開始拉獨奏的三四年間,自己在臺上時感“無助”,加入上海四重奏可謂彌補了生命中“缺少的那一部分”;如今回到中國“扎根”,期待室內樂能在中國發展得更好。
作為上海四重奏中唯一的“外援”,大提琴家尼古拉斯·薩瓦拉斯坦言,疫情的到來徹底打亂了他們的節奏,國際航班的不穩定、隔離等因素,讓往返于美國和中國的工作計劃顯得困難重重。“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我們討論了很多次,覺得現在是‘對的時間’回到中國,在這里我們可以做出的貢獻更多。為了四重奏的未來,為了中國室內樂的未來,這是最好的選擇。”
來自天津茱莉亞音樂學院的“橄欖枝”,亦是上海四重奏決定回國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李偉綱看來,室內樂在中國不受重視,但在西方國家,室內樂被視為一支交響樂團的“基石”。“天津茱莉亞的平臺讓我們終于有機會實現一直以來想在中國做的事情,和國內有興趣的老師共同推進這一理念。”
這些年來,上海四重奏走過中國30多個城市,國內觀眾的成長速度之快、年輕一代對室內樂的熱情,都讓李偉綱印象深刻并為之欣喜。“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這在其他國家并不多見,比如美國樂迷的平均年齡可能有70歲。”他期待,中國能涌現更多職業四重奏,帶來更多高質量音樂會。(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