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跨過鴨綠江》與此前的抗美援朝電影不同,它統攬戰爭始末和來龍去脈,反映了抗美援朝的全局和全過程,而不是一個局部、一次戰役,在國產片中第一次全面展現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之后進行的五大戰役。該片著眼國際局勢,從出兵與否的利弊權衡,到彭德懷司令掛帥出征;從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之后每次戰役是如何組織的,到將帥的運籌帷幄、部隊的運動穿插;從志愿軍克服極端嚴寒天氣,到面對美軍先進武器的強大火力……影片表現了我軍將帥把控全局、部署戰役、實施作戰的全過程,展現出大格局、磅礴氣勢以及志愿軍在戰術運用上出奇制勝、以弱勝強的軍事智慧和能力。
這部影片之所以有這樣的全局視野與大格局,重要原因之一是采用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彭德懷總司令的視點。可以說,影片是以彭總的視角講述了抗美援朝歷史,是觀眾跟隨彭總親歷抗美援朝戰爭。影片從彭總臨危受命始,到他在停戰協議上簽下自己的名字終,再現了這場戰爭的全貌,大氣磅礴,細節逼真,直面歷史,震撼人心。
反映“以氣勝鋼”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影片,當然要以氣為主。美國人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書中寫道:“對于1949年的新中國來說,在世界上站起來談何容易。當時它貧窮落后,國力軍力薄弱,它的意愿和思想還難以令世界上比它富足得多,尤其那些科學技術上比它先進得多的國家所接受。”當列強糾集“聯軍”又來到中國家門口,說明他們并不認為“東亞病夫”真的能站起來。那么,中國人民只有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告訴他們: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從此不可欺侮。《跨過鴨綠江》用電影的方式還原了這種語言。
人們把抗美援朝看作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新中國一窮二白,武器裝備落后,靠什么贏得勝利?這部影片給出了答案:靠民心士氣,靠民族精神,靠翻身做主人的人民大眾保家衛國的決心,靠中華民族站起來后民族尊嚴、民族自信心的覺醒。一句話,靠中華民族迸發出的英雄主義精神和凝聚起來的力量。這部電影使觀眾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雄赳赳,氣昂昂”,真實的歷史人物構成了影片的英雄譜,每一位烈士的生命都是一座捍衛和平的紀念碑。
大國博弈,風云激蕩;百年巨變,誰主沉浮?文藝如何表現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從衰敗到復興的偉大轉變?《跨過鴨綠江》帶來了有益的啟示,這就是正確的歷史觀,堅定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創作史詩的眼界和格局。
張德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