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 李純)“我不想在舞臺上刻意地去塑造耿長年思想的崇高、意志的堅定。我更想把它還原成一個真實的人,一個在思考的人,一個在尋求自我救贖的人。”話劇《兵心》主演、劇中老兵耿常年的扮演者、國家一級演員尚大慶近期在與媒體見面時如是說。
12月24日下午,由退役軍人事務部組織創作的首部退役軍人題材話劇《兵心》在解放軍歌劇院上演。該劇由彭澎導演,李文緒編劇,尚大慶、李文啟、黃曉娟、洪濤等著名退役軍人演員領銜主演。部分主創人員在演出前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接受了采訪。
話劇《兵心》結構明了、情節緊湊,用一明一暗兩條線串聯起劇情。明線是離休干部耿長年與兒孫關于“兵心”的討論,以及幫助兒子耿直、耿剛找回“兵心”的過程。暗線則是老兵孫大樹的去向,以及后來他化名為李守一后對“兵心”的始終堅守。該劇于今年7月31日在解放軍歌劇院首演。

話劇《兵心》現場劇照。 李純 攝
談及創作這部話劇的重要意義,退役軍人事務部軍休服務管理司副司長王軍在見面會上表示,退役軍人事務部組織創演話劇《兵心》,目的就是守正創新,積極構建退役軍人思想引領和精神文化的新陣地。創演該部話劇是通過文藝方式講好紅色故事,培塑家國情懷,在全社會營造尊崇軍人職業、尊重退役軍人的濃厚氛圍。
“結合自己的從軍經歷和現實感悟,我對這個題材有了更多的考量和更深入的思考,對這部話劇有了新的定位。”在《兵心》編劇李文緒看來,該劇不應該只是一部表揚好人好事的行業劇、歌頌劇,“而應該是一部關照歷史、關照現實、關照社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時代劇、思想劇”。
為打造精品力作,話劇《兵心》在創作時六易其稿,劇本經過了反復打磨。該劇在創作時注重“尋求兵味趣味意味”,“四個戰友、三代軍人、兩段愛情、一個懸念,構成一部有意味、能品味、有回味、好看話劇的根本”。在人物塑造上,《兵心》“避免高大上、高大全”,在敘事方式上“不玩花里胡哨”,遵循戲劇本真規律。

話劇《兵心》現場劇照。 李純 攝
此外,該劇也不刻意淡化逃避矛盾。李文緒說,劇中耿長年、王忠誠對孫大樹關于“逃兵”的誤解矛盾,劉麗娟和王忠誠、孫大樹的情感矛盾,劉麗娟對耿長年人性的批判,這都是歷史和戰爭造成的,不必刻意淡化規避。“更真實激烈的矛盾恰恰能抒發更純真的情感,弘揚更偉大的情操。”
在介紹該劇亮點時,《兵心》導演、國家一級導演彭澎表示,該劇在情節鋪陳和二度創作中,力求不矯情、不做作、不拔高、不喊口號,做到感染人不膈應人,排練演出中追求喜劇性、可看性。
這部話劇的所有參演人員都曾是軍人。彭澎也表示,這群文藝老兵的每一次演出都是在用心血詮釋老兵的精神。“這群老兵和他們扮演的老兵一樣,心里有滿滿的愛:對國家的愛,對部隊的愛,還有對事業、對戲劇、對舞臺的愛。我相信我們會把這些愛通過不懈努力傳遞給我們親愛的觀眾,讓來劇場的觀眾也能感受到初心的力量與溫暖。”

首部退役軍人題材話劇《兵心》。 李純 攝
尚大慶就是“這群老兵”中的一員。2019年,入伍30多年的他脫下軍裝,轉業到地方工作。“30多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軍人這個印記已經沁到骨髓里了。離開部隊充滿了不舍,我想我這輩子都有可能演不了軍人戲了,可是沒想到在我轉業三年之后,又在舞臺上演了一部純粹的軍人戲。”
“作為一名退役老兵,我心底里很珍惜這次藝術創作機會。”《兵心》主演、劇中人物劉麗娟的扮演者、國家一級演員黃曉娟認為,這部話劇不僅僅是一部藝術作品,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喚醒大家內心深處最真最純的那份情感,能夠傳遞給大家積極的正能量,讓觀眾在這樣的藝術震撼中接受洗禮。“就算是沒有當過兵的人,也依然會在看過之后有所感悟。”
“‘老兵’這個稱呼,在我們劇組里是一種精神的象征。”尚大慶也表示,中國人最引以為傲的就是骨子里那種高貴的純粹感,為了民族、為了家國、為了他人可以純粹地犧牲自我的一種超脫精神,這樣的精神在軍隊這個特殊的群體里是最多的。“什么是兵心?我認為兵心就是一種初心,就是一種純粹。”(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