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太原1月6日電 題:方言達人“代言”純正太原話 傳承地道鄉音
作者 楊靜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1月6日,山西太原方言博物館內,9位方言發音人用太原市各區縣的代表性方言誦讀古詩《回鄉偶書》,展示地道鄉音。
作為山西首家方言博物館,太原方言博物館展示了太原8個片區的方言及市聲保護成果。太原市文化旅游事業發展中心(市文化館)副研究館員張建明介紹,2018年開始,采集人員深入全市14個采集點,系統采集太原方言,于2021年8月全部完成。
太原市境內方言分兩部分,按學界劃分,陽曲縣屬于晉語五臺片,其他屬于并州片。張建明說,目前太原方言的使用群體在萎縮,主要使用人群集中在中老年群體,農村說方言群體情況好于市區。
“方言采集完成后,為展示方言市聲保護工作成果,建成太原方言博物館。”張建明告訴記者,太原方言博物館使用數字化手段展示該市方言保護現狀,觀眾現場可通過投影、影音播放設備觀看發音人生活、勞動場景等方言錄影,太原方言情況、市聲視頻資料及口傳文化、地方小戲等以太原方言為載體的藝術表現形式的影像資料和學術性資料在館內也有記錄。
當日,太原方言市聲采集記錄工作總結會召開。72歲的太原市尖草坪區方言發音人王慎獲“太原方言市聲采集記錄工程發音人”表彰,他曾在封閉式環境中反復讀音,6天錄制完尖草坪區方言。“方言也是鄉愁的一部分,將其保存傳承下去,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目前,太原方言博物館已對公眾免費開放。“太原方言使用人口逐步減少,方言的衰弱,意味著其承載的各種藝術表現形式的文化,也將由于受眾群體萎縮、聽眾聽不懂方言而陷入失傳窘境。”太原市文化旅游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宋萍希望以方言博物館的建設為契機,繼續發掘、保護、傳承太原地方文化。
下一步,太原方言博物館將策劃太原方言達人秀活動,并推動以太原方言為載體的蓮花落、秧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工作。張建明說:“希望在鐘樓街等太原傳統街區建設太原方言體驗館,讓大眾近距離了解、感知方言文化。”
“方言是一個地方文化民俗、生活習性的體現,更是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載體。希望砌好歷史的‘方言墻’,為后代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山西省太原市文旅局副局長安俊躍如是說。(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