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公安廳舉行升警旗儀式。(通訊員 李文君 攝)

武漢交警街頭開展電動自行車交通安全宣傳。(通訊員 龔軒 攝)

襄陽民警起獲非法地籠。 (通訊員 龔軒 攝)

十堰民警在田間地頭走訪村民。(通訊員 趙偉 攝)

仙桃打電詐專班民警指揮抓捕嫌疑人。 (通訊員 付水平 攝)

省公安廳”情指勤輿“一體化作戰中心。(通訊員 龔軒 攝)

2021年12月16日,秭歸縣公安局摧毀一個偷渡團伙。 (通訊員 龔軒 攝)

荊門市公安局利用信息化設備指揮作戰。(通訊員 楊奎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通訊員 龔軒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
站在新起點,肩負新使命。
全省公安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為指引,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以系統觀念、法治思維、強基導向,做實做強“情指勤輿”一體化、打擊整治突出問題、強基工程、教育整頓正規化“四個專班”,健全完善“研、交、辦、督、結”工作閉環,全力打好政治安全、安保維穩、打擊犯罪、公共安全、疫情防控“五場硬仗”,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北、法治湖北,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公安部向全國推廣湖北經驗——
首創“情指勤輿”一體化運行機制
“偷好車、豪車,注意監控。”2021年11月18日晚,荊門市城南新區,3名從外地流竄來的年輕人試圖連夜“撈一把”橫財就走。
案件的各類碎片化線索,變成數據,在省市縣所四級公安機關合成作戰系統里聚合、裂變,盜賊的行蹤被精準鎖定。
“根據最新研判,查明其中一名嫌疑人已經到達武漢市,請武漢警方協助。”
分指成劍、攥指成拳。兩地三方公安機關分線行動、合成作戰。第二天23時,3名盜賊被抓捕歸案。
“精準信息的快速流轉,對偵破流竄性、團伙性、系列性犯罪案件非常重要。”省公安廳科技信息處處長、“情指勤輿”一體化專班負責人吳哲群說,這起案件的快速偵破,得益于“情指勤輿”一體化實戰化運行機制的強力支撐。
去年以來,湖北公安機關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持情報主導警務,探索建立省市縣所四級公安“情指勤輿”一體化實戰化運行機制,創新“研交辦督結”工作閉環,下先手棋、打主動仗,全力打造警務機制改革“湖北樣板”。
破壁攻堅、聯動共治——
大力推動資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結合,全省一盤棋、各級一體化,全力增強工作整體性、主動性、精準性,打造多元協同、各盡其責、綜合施策、精準拆彈的打防模式。
科技賦能、法制保障——
堅持實戰牽引、數據驅動、情報主導、集約高效,依法推動大數據智能化科技應用,推動公安工作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黨政主導、統籌推進——
積極爭取黨委政府支持,高位推動“情指勤輿”一體化由公安“小閉環”向黨政“大閉環”拓展,在平安湖北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發揮公安專業優勢,做實“平安辦+12個專項組”以及各項聯席會議機制,壓實屬地責任、主體責任、監管責任,打造黨委領導、政府主責、公安主推、部門協同的大安全工作格局。
作為“情指勤輿”一體化實戰化運行機制的首創地,湖北公安工作經驗被公安部向全國推廣。去年12月,全省“情指勤輿”一體化運行機制改革獲評“第三屆湖北改革獎(項目獎)”。
打擊整治突出問題——
形成嚴打整治高壓態勢
去年9月1日,省公安廳“7·25”嚴打整治突出治安問題專項行動指揮部向潛江市公安局下發一販毒團伙線索,該局立即開展二次研判,發現涉毒團伙多名目標人員。為盡快鎖定目標,該局偵查專班前往省公安廳帶案攻堅,依托專業研判力量和手段,結合偵查所獲信息,迅速摸清了該販毒團伙的結構層級和團伙脈絡。
9月17日、10月13日,潛江市公安局兩次發起集中收網行動,一舉抓獲販毒嫌疑人20人。這是2021年湖北公安“7·25”打擊整治突出治安問題專項行動中的一起典型案例。
從最初在重點地區試點省市一體化集中攻堅打防電詐,到全省各級公安機關成立專班一體作戰打治電詐,再到如今“情報主導、警種合成、部門協同、上下聯動”新模式延伸至所有突出違法犯罪打擊整治工作。通過不斷實踐,湖北公安打防效能在實戰中完成提檔升級。
“依托‘情指勤輿’一體化作戰體系,將省廳指揮部打造為專項行動‘司令部’,以精準情報信息為戰略資源,直接指揮帶動全省各級公安機關同步行動,實時研判、實時交辦、實時反饋。”省公安廳刑偵總隊副總隊長、打擊整治突出問題專班負責人王志勇說。
工作中,湖北省市縣三級公安機關捆綁作業,明確研判指揮部門和實戰打擊部門職責分工,制定工作規范、明確警務流程,從指揮部門專業研、快速交,到實戰部門高效辦,再到指揮部門強力督、倒逼結,形成工作閉環,確保所有案件有著落、無遺漏。
情報主導、數據賦能、一體作戰。2021年,省公安廳以一體化實戰化機制為支撐,深入推進“雷火2021”“7·25”嚴打整治治安突出問題等專項行動,創新推廣“受勘立、研交辦督結、防治宣”湖北四級反詐“十一字工作法”,嚴打毒、槍、詐、賭、黃等突出違法犯罪。2021年,人民群眾安全感達98.64%,創歷史最高水平。
夯實夯牢公安基層基礎——
“一村(居)一輔警”全覆蓋
“能找到人、能說上話、能解決問題。”竹溪縣兵營鎮登高村駐村輔警唐遠平是村民眼里的“三能”輔警。
“治保主任兼任駐村輔警后,責任更大了。”唐遠平說。
一年來,唐遠平經手調解矛盾糾紛9起,開展防火、防災、防事故、防電詐宣傳31場次。該村實現矛盾糾紛就地化解,治安、刑事案件“零發生”。
針對農村警力不足、基層基礎工作薄弱等問題,全省大力推進“一居一警、一村一輔警”建設,將“警務+服務”前移,使警情第一時間處置、矛盾第一時間化解,為基層治安筑起新防線。
今年,該項目列入湖北“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十大惠民、四項關愛”實事項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由省領導帶頭領辦,全省公安機關推進落實。
截至目前,全省在4714個居委會配備專兼職社區民警5494人,全省22509個行政村共配備駐村輔警22126人,實現“一村(居)一輔警”全覆蓋。
以此為支撐,全省公安機關全力開展“找窟窿、堵窟窿、防透風”專項行動,針對工作中發現的各種“窟窿”,建立快速反應、協同共治、重點整治長效機制。
“省公安廳出臺實施方案和工作指引,明確省市縣所四級公安機關職責,集中資源力量,全面摸排各類風險隱患,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省公安廳治安總隊副總隊長、強基專班負責人何玉軍介紹。
今年以來,全省有效調處家庭、情感、鄰里、債務等各類矛盾12萬起,調處率達93.3%。現發命案同比2020年下降6.69%,創歷史新低,99.3%的社區(村)無現發命案。排查突出矛盾糾紛、公共安全等隱患16084條。開展農村地區平交路口改造,已完成4083個、達原計劃1.36倍;全省平交路口事故死亡人數較2020年同期下降13.4%。
維護社會長期安全穩定,絕非一日之功。全省公安機關將“當下治”與“長久立”相結合,以公安黨政一體化機制為依托,充分發揮基層社會治理“10號球員”作用,積極推動落實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平安辦統籌、部門協同、社會力量參與的大平安建設格局,全力提升基層基礎工作質效和源頭治理能力水平。
推進教育整頓走深走實——
既重“當下改”更重“長久立”
仙桃警方辦理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因執法辦案不規范被通報。
武漢市公安局江漢區分局偵辦職務侵占案,對案件定性不準、立案撤案不規范被通報。
去年,省公安廳持續公示5期優化營商環境“紅黑榜”,自曝“家丑”,充分彰顯了公安機關動真碰硬、真抓實抓開展教育整頓的決心。
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政法隊伍自我革命的新舉措,是人民群眾的新期盼。
堅持高位部署——
省公安廳先后15次召開廳黨委會、全省視頻會、領導小組會等審議機構組建、方案制定、推進措施等具體事項。廳黨委班子成員嚴格履行“一崗雙責”,既帶頭開展教育整頓,也抓好分管部門整頓任務。細化43項143個具體任務,明確責任領導、牽頭單位、完成時限、評估方式。
堅持全警參與——
聚焦“普遍受教育、全面受教育、深刻受教育”目標,抓實政治、黨史、警示、英模“四項教育”,多角度、全時段助推學習教育深度廣度,夯實民警對黨忠誠思想根基。
堅持開門整頓——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廣泛聽取基層意見建議,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我為基層解難題”實踐活動,不斷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積極化解信訪積案,全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以明責擔責問責倒逼責任落實,以機制保障隊伍建設和文明執法,更好服務群眾。
堅持重點整治——
將整治頑瘴痼疾作為推動教育整頓的有力抓手,重點整治以刑事司法手段不當介入經濟糾紛,超權限、超范圍、超數額、超時限查封、扣押、凍結,影響企業和群眾正常生產經營等7項執法突出問題;組織全省公安機關交叉檢查、抽查警情1.5萬余起,發現并整改問題4類249個;全面查糾“趨利執法”,共排查2019年以來受立案及在偵經濟犯罪案件4552起,發現整改問題120個。
堅持長效常治——
一手抓整改落實,一手抓建章立制,健全完善常治長效之策,從源頭上補齊短板漏洞。全省共完成省教整辦交辦的15項制度任務,自建“情指勤輿”一體化、打擊犯罪、規范執法、“找堵防”等52個方面108項制度機制,指導市縣公安機關完善284項制度。
“通過進一步壓緊壓實工作責任、持續深化建章立制,真正做到讓‘制度長牙、紀律帶電’,以教育整頓推進湖北公安高質量發展,以優異公安工作業績檢驗教育整頓成效。”省公安廳機關紀委書記、教育整頓專班負責人李俊杰表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