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 蘇丹)網絡劇《風起洛陽》在海內外觀眾中掀起一股“洛陽熱”。該劇原著馬伯庸表示,要在尊重真實大歷史時代的前提下,通過講述小人物,從煙火氣上發揮,展現城市溫度,講好古都故事。
據悉,該劇上線前,在愛奇藝預約觀劇人數突破400萬,位居該平臺劇集預約量第一名。目前該劇已發行到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等國和中國港澳地區。在近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辦的《風起洛陽》研討會上,與會專家、領導就打造“城市IP”、探索影視劇商業模式、編劇手法的年輕化、網絡劇傳播的新特性等方面進行探討,復盤千年洛陽、唐人氣質在民族基因中的活化元素。
該劇講述了一群心懷正義的人為守護洛陽城安危,破解危機迷局、共擔責任使命的故事。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劉淑欣認為,該作品努力打造具有高度藝術真實的故事環境,為虛構的歷史作品表現歷史真實提供了可參考的經驗。
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副會長、國家一級作家孫泱認為,該劇運用了年輕化構思和年輕化敘事,用現代意識塑造人物。“劇中人物既是唐朝古人,也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現代人”,表達中蘊藏著當代性。
該劇總監制王曉暉介紹,《風起洛陽》將在商業模式上作出探索。依托古城,通過“一魚十二吃”,用漫畫、劇集、綜藝、VR電影、真人電影、劇本殺、密室逃脫等12種方式為影視劇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文化產業系副教授徐海龍剖析了當下網絡觀眾看劇的習慣。他認為觀眾的主動介入性非常明顯,出現了“批注式看劇”“考古式看劇”等現象,歷史細節的精細是當前歷史劇吸引受眾互動二創的手段。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認為,應在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浸潤下,追求奇而正,反對奇而邪。強調青春化表達,但也應防止迎合低下情趣降低民眾審美素養。
洛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飛表示,《風起洛陽》用沉浸式的觀影體驗、現代化的表達方式,對洛陽古代建筑文化、非遺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品牌進行了重塑。該劇開創了國內“城市IP”和“內容平臺”合作的“洛陽模式”,洛陽市開展“風起洛陽探秘神都”聯動引流活動,推動線上流量的線下轉化,實現“引客入洛”、拉動文旅消費,“洛陽熱”助推青年群體洛陽文化破圈。(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