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南京1月13日電 (方彥蘅 徐珊珊)做花燈、寫福字、話年俗……農歷新年將至,寒假“留守”在南京林業大學的70余位外國留學生已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兒”。
“老南京”的俗話說:“過年不到夫子廟觀燈,等于沒有過年;到夫子廟不買燈,等于沒有過好年!”為了讓學生們體驗地道的南京“年味兒”,南京林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特別邀請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秦淮燈會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顧業亮現場授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做現存的‘老秦淮’五種花燈之一的兔子燈,希望來年大家都可以‘兔’飛猛進、‘兔’占鰲頭。”在顧業亮的手里,幾根鉛絲、幾張彩色的皺紋紙,沒一會兒就成了兔子燈的雛形。為了使兔子燈更為栩栩如生,顧業亮鼓勵留學生們大膽創意,用各色彩紙來“打扮”自己的兔子燈。
就讀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留學生晏桁別出心裁,在兔子的耳朵上用彩紙粘了兩根“天線”。“這是一只帶有‘天眼’的智能兔,它可以隨時隨地讓我和遠在孟加拉國的家人視訊,告訴他們我在中國挺好的!”晏桁的創意博得“滿堂彩”,讓扎了一輩子彩燈的顧業亮也連連點贊。
在書法體驗活動現場,留學生們躍躍欲試,在中國“小老師”的指導下,一撇一捺,寫下了各式各樣的“福”字,可謂“百福齊臻”,引得現場一陣陣歡聲笑語。
“中國有句老話叫‘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年寒假因為疫情不能回國與家人團聚,但這里有那么多熱心的老師在關心我們,還為我們專門組織了這場特別有意義的過年活動,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特別開心。”參加活動的烏茲別克斯坦留學生愛麗表達了自己在中國過年的喜悅之情。
“為留學生開辟中國文化‘第二課堂’是我們一直以來的慣例。”南京林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任浩介紹,近年來,國際教育學院通過開展系列“知華、友華、愛華”主題教育,讓留學生在課堂內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樂趣,課堂外刮起“最炫民族風”,增進他們對中華文化和價值觀的認同感。
“明月何曾是兩鄉,我們的留學生好多都是‘中國通’,他們了解中國、喜歡中國,更有志做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者。”任浩說。(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