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湖州1月17日電(施紫楠 楊名)城隍廟、布政司、文昌閣……柔和的暖色光調下,6平方米左右的木制模型熠熠生輝。一個個飽含滄桑與歷史文化的古跡被一一復原,一座20世紀50年代的“老城關”盡現眼前。
“這是長橋南門、城橋小南門、大南門、孩兒橋……”為了留住對老城關的記憶,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乾元鎮74歲的談楚堃歷時兩年,用木頭精心雕琢了1953年德清老縣城的模樣。
說起兒時的老縣城,談楚堃滔滔不絕,“我出生在德清縣明星村,小時候經常跟著父親去縣城趕集、看戲。雖然當時只有五六歲,但縣城的一景一物都深深印刻在我的腦海中。”
談楚堃表示,在1993年之前,德清基本都是徽派建筑,全是馬頭墻的房子。平時只要一閑下來,兒時老縣城的模樣便時常在腦海里盤旋。
“那個時候,長橋河的兩岸分布著碼頭,外地的人可以坐著船來到城關,有錢人家的河埠頭緊鄰房屋而建;直街很窄,兩個人撐著傘不能并排走……”讓談楚堃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圍著老縣城四周修建的古城墻,寬度大概可以容納一輛現在的桑塔納轎車行駛。
20世紀50年代,德清老縣城的一些古建筑被逐漸拆除,到60年代前幾乎消失殆盡,如今僅有孔廟、孩兒橋等個別遺跡得以保留。
幾年前,談楚堃關閉開了27年的副食品店,過起退休生活。為了拾起腦海中的舊時光,有過木匠經歷的他開始拾掇起木頭、鋸子、銼刀等工具,憑借記憶開展了“復刻老城關”工程。
“我做這個覺得很開心,而且有些老人看到模型非常激動。有的人說在這個地方洗過菜,有的在這條河里抓過魚。”談楚堃雕刻的建筑模型,不僅外觀、比例、分布與過去的老縣城十分相近,而且每一個建筑模型都雕琢得十分細膩,瓦片、磚頭、臺階等細節栩栩如生。
談楚堃希望,接下來能在地方政府和專家的指導下,進一步完善作品,讓更多的人領略昔日老城的別樣風情。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