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烏魯木齊1月25日電 題:新疆創客10年研創新纖維藝術“述鄉愁”
作者 胡嘉琛
以一張經過鞣制的廢棄毛皮為“畫板”,阿孜古麗·吾甫爾輕輕地在上面勾勒出草圖,再細致地將長絨毛剪去。“再經過上色、防潮處理等多項工序,一幅毛皮畫才能完成。”作為歷時近10年研創出的新纖維藝術,阿孜古麗·吾甫爾用毛皮畫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也冀盼更多人通過毛皮畫走近新疆。
“一般毛皮畫作畫是選擇動物毛皮無毛的一面,我則是選擇有毛的一面。”記者25日在阿孜古麗·吾甫爾的工作室看到,長鬃飛揚的駿馬、氣勢威猛的雄鷹、伺機而動的黑豹等,一個個動物形象活靈活現地“立”于毛皮之上。
“我大學是在中國政法大學讀法律專業,畢業后在北京創業并做起了餐飲,最大規模時有四五家連鎖店。”阿孜古麗·吾甫爾說,2008年一次在新疆牧區探親的經歷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我撫摸馬毛時,小時候姥爺在馬額頭上剃出漂亮圖案的童年記憶被喚醒。我萌生了用動物毛皮面作畫的想法。”
非美術科班出身,阿孜古麗·吾甫爾只能不斷學習和嘗試。“最難的是在不破壞毛皮質地情況下進行上色,我做了很多實驗,甚至用自己的頭發做實驗。我把市面上有的顏料都買回來試用,包括染發劑、礦物顏料等,我還嘗試合成顏料。毛皮也有著不同分布特點,作畫要依循毛發走向和皮質肌理……”
在近10年探索后,阿孜古麗·吾甫爾終于成功實現制作毛皮畫。但她也犯起了難:如何界定這種藝術形式?經過向專家求教,阿孜古麗·吾甫爾得知此類創作屬纖維藝術。之后,她帶著作品積極參展。2020年,她的作品曾亮相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大屏。
阿孜古麗·吾甫爾作品中最多出現的形象是馬。她說:“于我個人而言,姥爺曾經養馬,畫馬有一種情感上的傳承。新疆也是馬業大區,我樂于通過畫馬來展示家鄉。另一個角度說,馬是一種符號。古絲綢之路,東西商賈往來,馬是重要的工具。而今,我認為馬依然是東西方交流中的載體之一。”
“為將毛皮畫做得更好,我需要更多有扎實繪畫功底的人。”阿孜古麗·吾甫爾坦言不希望因自己是“門外漢”而使這項藝術發展受阻。她從新疆高校招募了十多位美術專業的學生,并邀請專家對團隊成員們的繪畫技藝進行指導。
大至家具,小到手包。阿孜古麗·吾甫爾與團隊共同研究馬文化,并開發出了眾多毛皮畫藝術的衍生品。“毛皮畫記事本、背包、手機殼等在網絡上銷售最好。同時我們也在嘗試‘私人訂制’的形式;還嘗試直播展示藝術創作過程。這些做法是想用市場樂于接受的形式,讓更多人對馬文化產生興趣,對新疆產生興趣。”(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